姬丹通常被人们称为太子丹,他可是与嬴政颇有些缘分的人,他在嬴政8岁那年凑巧也被燕国派到赵国作为人质,在邯郸与嬴政结识。两人都是王室子弟,年龄也差不多,都是性格天真、缺乏世故的少年,结果一见如故,小伙伴在一起爬树掏鸟,追逐玩耍,相处得很开心。嬴政在邯郸没有多少年龄相仿的朋友,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很少接触,而赵国王室、权贵的子女都不太愿意与这位秦国王室的子弟交往,长平之战后赵国人对秦国人没有好感,只有憎恨,太子丹是少有的与嬴政门当户对、能走到一起的小朋友。嬴政一出生就呆在赵国,连自己国家的王宫是啥样都不清楚,至于宫廷生活如何阔气奢华,如何多姿多彩,嬴政就更没有感觉了。生长在王宫里的太子丹则运气好多了,这位锦衣玉食的小王子说起燕国王家生活的尊贵气派使嬴政羡慕不已,只有流口水的份。当时嬴政的父亲还没有继位,嬴政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王族子弟,而太子丹可是燕王指定的王位继承人,未来的一国之君,嬴政本能地青睐这种前景看好的“潜力股”。她的母亲教导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交朋友就要交有身份有地位的朋友,打造属于自己的社交圈,而嬴政天生怀有是凤凰就要站高枝的强烈本能。
嬴政在9岁那年被送回秦国,摆脱了充满风险的人质处境,而太子丹在赵国做过人质后,因为燕国与赵国闹翻,两国之间连年战争,就又被父亲姬喜派到秦国做人质,指望秦国能帮助燕国对抗赵国。刚到秦国时太子丹还比较乐观,以为当今秦王嬴政是儿时的好朋友,自己还能不被善待吗?但是使太子丹大失所望的是,嬴政似乎忘掉了两人美好的童年时光,摆出居高临下的君王架子,使太子丹很不舒服。性格仗义的太子丹,觉得嬴政这个人太过势利眼了。
嬴政同样对太子丹印象不佳。他本来对太子丹怀有亲切感,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后却不禁暗自失望,十几年过去,嬴政发现这个儿时玩伴在心智上似乎没有怎么成长,他不明白太子丹做太子已经20年,怎么还会那么天真,分不清什么是国家利益,什么是个人友情,对两者之间关系缺乏成熟的认识,头脑不太清醒。两人久别重逢再次见面,太子丹就忘形地大套近乎,大谈童年友谊,然后要嬴政对燕国格外关照。之后每次见面太子丹总是老调重弹,玩不出什么新花样。嬴政对老朋友当然可以另眼相看,但国与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利益,燕国如果要秦国关照,必须手里要有干货,承诺能为秦国做什么。秦国的首要打击目标是赵国,在嬴政看来,燕国既然与赵国反目成仇,很想夺回被赵国占领的土地,就完全可以配合秦国出兵打击赵国,减轻秦国的战争压力,但显然太子丹事前缺乏准备,对燕国如何与秦国合作,拿不出任何办法。他的父亲姬喜只是希望秦国与赵国鹬蚌相争,自己好坐收渔利,却不愿承担责任,太子丹手中自然没有合作的筹码。
“看来这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嬴政对这个儿时伙伴作出了判断,他觉得太子丹就像一个蹩脚的商人,连自己手里有什么货色都不清楚就与别人谈交易。
嬴政研究过燕国历史,认为只有燕昭王算是一代英主,其他的燕王都缺乏雄才大略。燕昭王的父亲姬哙贪图虚名,听一群儒生说什么圣贤的君主就应该像尧舜那样实行禅让,就把君位传给了能干的丞相子之,结果引发政坛地震,国内大乱,齐国趁机攻打上门,差点就将燕国灭掉。燕昭王姬职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领导一个残破的燕国卧薪尝胆长达30年,重用一代名将乐毅组织五国联军,反过来打败了齐国,终结了齐国威王、宣王、湣王持续三代的霸主地位。正是因为燕昭王打败了齐国这个头号霸主,秦国才一支独秀,继魏国、齐国之后,成为战国时代威震各国的第三个霸主。
燕昭王是燕国数百年来平淡历史长河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