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雄主秦始皇 > 第41章 运筹帷幄(六)

第41章 运筹帷幄(六)(2 / 3)

了直接影响。在后来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嬴政通常都尊重将军们的意见,筹集足够兵员用于战争,但在作战顺利的时候,嬴政有时也头脑发热,希望秦军尽可能以少胜多,以此减少国家资源消耗。只有在吃了大亏之后,嬴政才真正明白所谓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战例,不能作为普遍原则应用。

尽管尉缭的理论素养使嬴政赞叹,但他本能地觉得让尉缭亲自指挥战争恐怕不行。嬴政记得赵括的故事,这个满肚子理论的军事家根本就不是白起的对手,白起极有智慧,必要时能言善辩,但平时沉默寡言,从不空谈理论。嬴政似乎觉得,杰出将领和杰出政客一样,好像都是行动派,而不是理论家。信陵君两次大败秦军,显示出他的军事天分,他的门客就以他的名义编了本兵书,叫《魏公子兵法》,而信陵君本人却对此不屑一顾。这部兵书后来也失传了。而当时流行的《孙子兵法》,虽然是最优秀的军事著作,但作者孙武却似乎没有青史留名的战例。比较特别的是孙膑,他既有辉煌战例,指挥过桂陵、马陵两场著名大战,而且竟然还有兵书传世。

孙膑兵法本已失传,今人从银雀山的西汉古墓里发掘出孙膑兵法的残简,才知道这部兵法真的存在过。从残简内容看,孙膑兵法的逻辑性、哲理性和文采都比不上《孙子兵法》,说的都是最基本的军事原则,虽然深刻,但运用起来要有悟性,要凭指挥战争的将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孙膑打的两场大仗看上去很相似,桂陵之战是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实际上却有巨大差异。桂陵一仗是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打下了国都邯郸,齐国的田忌和孙膑出兵救援,直捣魏国国都大梁,庞涓听说本国京城告急,就率魏军回援,结果匆忙间在桂陵这个地方被齐军半路截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之后的马陵一仗是魏国攻击韩国,齐军故伎重演再次攻打大梁迫使魏军回救,不过这一次齐军再用半路截击的办法显然不行,庞涓吃一堑长一智,早就防着齐军再次打埋伏。

孙膑如同历史上所有天才将领那样,总有出人意料的招数。他一时找不到庞涓的漏洞,又不打算与强大的魏军硬碰,就带着部队一路后撤。富有经验的庞涓没有贸然攻击齐军,他小心翼翼地追踪齐军,在追踪过程中还仔细检查齐军驻扎过的营地,发现齐军架锅做饭的灶逐日减少,从10万个灶减至5万个、3万个,庞涓由此判断齐军在魏国境内军心不稳如惊弓之鸟,士兵逃亡流失严重,于是一改之前的谨慎做法,亲率轻骑穷追齐军,庞涓只想到用兵的机不可失兵贵神速,一时却忽略了对手兵不厌诈的可能,没有料到这是孙膑的诡计!这种招数从没有人用过,富有想象力的孙膑弄出这一招来迷惑魏军,充分显示他头脑之活用兵之妙。为了这一招,孙膑不得不命令士兵们分批吃饭,灶少兵多,只好轮着来。老练的庞涓竟然上当,当他追到一个地名为马陵的山谷时,又一次落入齐军伏击圈,导致全军覆没。一败再败老本赔光的庞涓只好自杀。

孙膑的战术运用符合他在兵书上所说的避敌锐气出奇制胜的用兵原则,也符合《孙子兵法》的“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论述,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绝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教条可以囊括和框定的。只有头脑简单或者想偷懒的人,才会指望靠一本兵书去指挥战争,老练的将领在掌握基本的军事原则之外,会将主要精力用于了解敌情动态和战场地形地势,揣摸敌将心理,一切影响战争的实际因素都在考虑之列。历史上最杰出的帅才几乎都是全能型人才,从天文地理、社会政治到人性心理,无不了然在胸。

尉缭没有实际指挥过战争,这使他的军事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同样没有作战经验的嬴政,很难弄清楚军事理论和战争实际之间的断层在哪里,但他的直觉却告诉他,尉缭的军事思想未免学究,过于书生气了。尉缭提出

最新小说: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五代风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神话版三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