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处被清空,无人主事,监狱满笼。
满城百姓欢庆,有孩童歌谣唱“乌集出青天,鬼怪消了形,贪官恶吏进牢笼,进牢笼。咱百姓有希望,有希望”。
……
钦差大人将此案上报朝廷。皇上大喜,当庭褒奖并命申屠进京面圣。申屠赶紧收拾简单行囊,摆上车驾出发了。
还没出城,正走在大街上,突然一阵猛烈的急刹车。前面的车夫大吼起来:“快闪开,快闪开!别挡了大人车驾。”
但是,好一会马车也没有动。接着,传来一阵小孩子的哭声,很多人围了上去。申屠下车前去看个究竟。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叫化倒在路中央,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蹲在旁边猛拉那老婆子的衣裳,哭喊:“奶奶,奶奶!”
申屠大惊,快步上前:“是不是马车撞着了?”
马夫说:“大人,没有撞着。她原先就倒在路中央的,幸亏我刹车及时,否则真会撞上。”
申屠召来随从,吩咐道:“赶快把她送到医馆看大夫。”
很快那老婆子被送进医馆。大夫把脉问诊后告诉申屠大人说:“这老人家身体并无大碍,只是饥饿过度,营养不良,体力透支所致。马上灌服参汤,可以缓过来。”
申屠大人说:“就依大夫所言,赶快把她救过来。”
大夫马上吩咐徒弟煎煮了一碗参汤,给她灌服。过了一会,老婆子终于缓过气来。
申屠大人痛心地问:“老人家,为何带着一个小孙女,沦落至此呀?家里其他人呢?”
老人家咬咬牙,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去,没有回答。
这时,有随从贴着申屠的耳朵,悄悄地说:“大人,这老婆子就是原县尉的娘,那小女孩就是他女儿。原县尉犯案,被大人抓捕下狱,全部家产充了公。后来,他妻子自杀,只留下这婆孙以乞讨为生!”
申屠大惊,感到万分痛心和无奈,随即吩咐随从给婆孙俩留下二十两银子,又迅速上路。
一路上,申屠陷入痛苦之中,感到无比地痛心和无奈。
……
不几日,一行就到了京城。
朝堂上,皇上表彰申屠的功迹曰:“申屠爱卿为三甲进士,初任乌集县令,成绩斐然。若众官员皆如此,吾江山社稷无忧矣。”
申屠感激涕零,下跪感谢天恩。
吏部尚书上奏说:“今山西运城盐课司正缺一长官盐提举。运城盐场为国家之主盐场,所产之盐税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盐提举主管盐场之事务,虽为五品,却也掌着国之命脉。因此奏请皇上,选拔一忠诚能干之人以补空缺。”
皇上说:“好吧,擢升申屠官至五品,任山西运城盐课司盐提举,即日启程赴任。”
退朝后,申屠即领命奔赴运城。运城是盐城,为产盐而设,古称盐邑,后来又叫司盐城。运城盐池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六十余里,宽八余里。取池中之水经日光晒干,即留下色白味正的食盐。全国大部分食用盐皆产于此池,因此,此池是财富之地,自古以来朝庭都不会放松对此地的管控。盐官实为财官,掌握着巨大的财富,是众多官员梦寐以求的肥缺。运城盐场盐提举管控着整个盐场的生产、销售、赋税等大小事务,因此是各盐商巴结的对象。
申屠刚到运城,就看见一大批大小官员、商贾等候在盐课司衙门口,准备为他接风洗尘。申屠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官员商贾如此慷慨日后必有所求,便以一路上奔波劳累感染风寒,不宜会客为由回避了众人的宴请。
盐场最大的弊端是官商勾结,或官盐私卖以逃赋税,或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