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多了,爹咋还没回来呢?”
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忙回头看时,只见一个青年书生背着个竹子编的书篓,气喘吁吁的跑过来。把书篓往井台上一放,趴到井口上就要喝水。
小松龄猛然想起爹临走时的嘱咐,急忙从粮堆上溜下来,见拦他不住,急中生智,顺手捋了把柳叶撒到水面上……
那书生正要喝水,却被漂来的柳叶挡住了嘴,气的火冒三丈!恶狠狠地瞪了小松龄一眼:“你!”…
小松龄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说:“叔叔,您别生气,俺爹说:大热天,行人干渴极了,喝急了凉水会生病的!”
书生恍然大悟,转嗔为喜道:“小朋友,你真懂事!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你家大人人呢?”
小松龄回答:“叔叔过奖了,我叫蒲松龄,今年四岁,在这里看粮食,爹去庄里啦。”
“哎呀,好多粮食呀。”年轻人抬头看着粮垛,惊喜地说:“听说这里遭了雹灾,庄稼绝产,哪来得这么多粮食?”
“俺爹从外地买来的,分给要出去逃荒要饭闯关东的人,让他们留下来种庄稼!”
“善人,大善人啊,你爹叫什么名字?”
“圣人云:‘子不言父名’……俺爹一会儿就回来,叔叔,叶子都冲走了,您快喝水吧!”
“好,我喝,我喝!”读书人被孩子天真善良的童心感动地忘乎所以,经小松龄提醒,才忽然觉得口渴如焚,急忙趴在井台上,喝足了水,站起来掏出手绢一边抹抹嘴唇上的水珠,连声称赞道:“好甘冽的泉水!方今大旱,到处河干井枯,唯此井水满自溢,真是风水宝地呀。”
说完,打开书篓,取出一把折扇,坐在树下大青石上,一边扇风乘凉,一边浏览柳泉风光。
正当他被柳荫、泉水和身边潺潺流动的清溪所陶醉的时候,忽然听到粮堆上的小松龄大声惊呼起来:“叔叔,快看!大路上跑来两匹快马!”
年轻人一惊,忙起身看时,见骑马人头上戴着大红顶子,——正是满洲骑兵,大惊道:“小朋友,他们是来抓我的,这附近有藏身的地方吗?”
小松龄一怔:他虽然不知道来者是谁,却断定是书生的仇人,心想:‘书生叔叔是好人,我必须救他!’于是把手一指道:“这座龙王庙里,神龛下有个地窖,十分隐蔽,叔叔快跟我来!”
书生顾不上背书篓,跟着小松龄跑进了龙王庙。神殿里香烟缭绕,拜佛求雨的人摩肩擦背,拥挤不暇。
小松龄急中生智,大声喊道:“满洲兵抓人来啦!大伙快跑啊!”
求雨的人信以为真,争相外逃,把山门挤得水泄不通!两个满洲骑兵被挡在外边。急得大喊大叫!
小松龄见人都出去了,把书生领到神龛前面。拉开地上的蒲团,然后去掀地上的方砖,由于力气太小,怎么也掀不动,
书生急忙过去帮忙,掀起方砖,果然露出黑乎乎的洞口,顾不得尘土污秽,一猫身子溜下去。
小松龄用尽全身力气,才将方砖挪回原处盖上,重新拖过蒲团覆在上面,看看没留下破绽,才说:“叔叔在下面忍耐一下,千万不要出声,等追兵走了,我来告诉您。”说罢,泰然自若地走出神殿,正迎着那两个满洲兵挤进山门来,迎面喝问:“小孩,刚才进来的读书人哪里去了?”
小松龄把手向后院一指:“从后门跑了。”
满兵信以为真,忙去后院搜寻,发现没人,见后门关的好好的,知道上当受骗,返回前院找那小孩时,早无踪影。料想读书人就藏在神殿里,然而,将殿中神龛上下前后搜了个遍,也沒发现人影。正要走,忽听脚下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