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位在皇帝中,才情仅有南唐后主李煜可以媲美的官家便恢复了他的慵懒习惯,每日里幸游于艮岳与后苑。当然,宣德殿和画院也时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至于上朝,自然不会像后世大明那堆宅男天子一般,二三十年不上朝那样的夸张——但是除去朔望日的大朝会,便只有隔上三五日才会驾临一次垂拱殿视朝一次。
左右,这并不违反祖制。
不过今晨,一众上朝的文武百官,倒是有幸在朝堂上见到了天子的面颜。
只是,今日的朝会,并不太愉快。
朝会结束,赵佶乘上车驾,从拱宸门出来,正对着的便是那处近年来令他最为满意的园林——艮岳了。
爬上万岁山,最高处的“山峰”之上,屹立着一座八角的亭子,亭子的名字叫做归云亭,和宫中会宁殿之北,那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上的亭子同名。
但不同的是,站在这里确是可以俯视整座东京,是城中除了开宝寺塔(即后来的开封铁塔)、天清寺内的繁塔以外的最高点了。
而赵佶,往日里在朝会之后,亦或者初阳、日落时分,来到这里,欣赏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美丽。
经过几日的清理,东京城内大水留下的痕迹已然少了很多,站在高处远眺之时,犹然能够感受到一副盎然的生气。
“玉京繁华……万里帝王家啊!”
赵佶小声的慨叹着。
“官家。”
正在赵佶在感叹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声苍老的轻唤。
不过赵佶并没有感到意外。
“官家可是又得佳句?”
蔡京身影有些佝偻的站在亭子一侧,目光透过赵佶的背影,看向了远处在阳光下耀耀生辉的城市。
“只是残句罢了。”
赵佶闻言,摇着头转过身来,蔡京笑骂道:“若不是爱卿突然打扰,可就不会只是残句了!”
“这倒是臣的不是了,请官家降罪。”
蔡京也是笑着说道,言语中却丝毫没有认罪的意思,想来他和官家这类的玩笑开得多了。
“那就罚爱卿为朕把这首补全吧!”
赵佶微微一笑,那保养的依旧年轻的面庞上不见了方才大殿上的威压,新换上的宽松道袍看上去反倒是有着一股道骨仙风的意味。
“臣领命。”蔡京答道,然后细念了两遍方才听到的那句残句,不由得又是一阵叫好。
一阵说笑之后,两人的神态严肃了些。
“官家,您叫臣来,为的可是三皇子方才朝会上的折子?”蔡京问道。
赵佶闻言,微微颔首。
今晨朝会,三皇子郓王再次上奏禀请,要朝廷再开永丰、济远、元丰、顺成四仓,赈济灾民。
但这一提议方一提出,便被礼部尚书、户部侍郎、司农卿等众多大臣反对。就连武官方面,都有数人站出,严辞反驳。
“爱卿,你怎么看?”赵佶问蔡京道。
蔡京闻言,略微思索了一阵。
他在下朝之后,官家遣内舍请自己来艮岳时他便知道官家的所想,必然是问三皇子所请之事,故而在来的路上,他便已经思虑了许久。
在他看来,官家终究是不赞同开仓放粮的。这并不仅仅是所有的君主都对花钱的事情感到厌恶,还是因为官家对不久的将来,那场战争的期求。
作为一个经历了五朝四代皇帝的老臣,哪怕从熙宁三年中进士入仕算起,也足足有着五十年、三位皇帝的时间。而从崇宁年拜相至今,也有近二十年,虽然中间几度浮沉,但他终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