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刘宝书及一干村民脸色哀哀,心中不忍,便没有直言拆穿是村民治水方法不对,而是问道,“为何?”
刘宝书见王文君退让,暗暗舒了一口气道,“大人明鉴,容小人细禀。”
王文君依允。
刘宝书便悲辛满腹,缓缓诉道,“本村的北面有一座山,村民谓之北山,北山林木葱茏,瘴气弥漫,不是寻常人可以进去之地。大人明鉴,自古生人勿近之地,必有邪祟之物,北山之中便藏有一巨蟒。此蟒修炼成妖,为非作歹,每逢此季便兴风作浪,村民既无法杀之,只能杀牛宰羊供奉,以求洪涝减轻。大人神武,定要为村民们做主,入山除去祸害,还正夺村安宁呀!”
王文君自小苦读圣贤之书,闻此怪诞之言,不觉一阵悲哀,慨然道,“正夺村水患绝非巨蟒引发,古有白蛇传说,世人爱之,但亦深知其事荒诞,本郡承诺为正夺村除去水患,而山中巨蟒,大家都不必再供奉,随它去吧。”
刘宝书闻言双腿一个哆嗦,跪在地上便拜道,“大人救救我们吧!”
其余村民跟着下跪哀求。
王文君自知理不可喻,从权道,“好吧,本郡暂且答应带人入山降服巨蟒,但本郡有个条件。”
刘宝书闻言大喜道,“大人请说,一百个条件,村民们都答应。”
王文君不无悲哀道,“治水降蛇两不误,本郡还望大家听从指挥。”
刘宝书喜极而泣,“正夺村村民惟大人之命是从。”
王文君其时是想到村庄附近既有巨蟒,难保此蟒不出来扰乱民生,便改口答应带人入山降服。
王文君安排下去,卫朝英让三十六名部下带上尖刀弓箭绳索,由刘宝书和村里几个曾入山尝试杀蟒的幸存者带路,即刻入山。
王文君和刘宝书行在队伍中间,听刘宝书诉说杀蟒经历,越听越奇,只盼着快些见到村民口中的花白金色蟒。
队伍在一个山坳处停下,略作休息,便向一处深谷行去,行不到半里,众人忽觉前方森气凛然,不由得屏气凝神,亦步亦趋起来。
众人好不容易来到谷中深处,但见眼前之路九十度急转,在急转处森森然露出一个一米左右大小的圆形洞口。
卫朝英居于最前,回头接过村民一路背着进来的一只小猪,暗运真气,忽地向前扔去,不偏不倚,小猪正落在洞口外一米处,跌跌撞撞爬起来正欲逃跑,忽闻一声冷吣,一条花白金色巨蟒忽地探出洞口,一口便将小猪咬进嘴里。
王文君等未见过巨蟒之人见状一愕,卫朝英反应急速,一声令下,三十六名部下及几个村民搭弓拉箭,纷纷朝巨蟒射去。巨蟒头部伸出洞口,此时无法往后退回,数十枝羽箭也迫使它不敢向前游出。
巨蟒闪避羽箭不及,顷刻已身中数箭,嘴巴此时也无力叼住小猪,小猪从蟒蛇嘴里逃得一死,跌跌撞撞,向谷中更深处逃去。
王文君见蟒蛇身中数箭,并非要害,情势却急转直下,方领悟到几个村民的箭头必是抹了雄黄,不由得一惊。
巨蟒难以振作,胡乱地吐信威吓,终是斗不过卫朝英缭乱的剑花,扑通一声,蛇头垂地,眼神哀哀,盯着王文君,求生之欲直刺王文君心头。
王文君不由得一凛,暗忖道,“此蟒既非洪涝罪魁,怎能枉受无辜罪责?而刘宝书及村民之言自始至终都未提到此蟒主动袭击村民,可知此蟒不袭无辜。”想及此处,王文君喝住上前欲斩杀巨蟒的卫朝英,“卫统领,且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