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讲述龙庭气节,护国双柱的故事,敬请各位读者阅览!
。。。
。。。
翌日,治水会议按时召开,前来探听消息的官员笑嘻嘻地跨入衙门大堂,猛然看见万俟杰端坐在右首,不由得大吃一惊,脸上笑容戛然而止,无不诚惶诚恐,按序就坐,个个脸色惊恐,不敢正视王文君和卫朝英。
王文君此时却走下堂来与众人一一握手寒暄,并感谢众人支持,一众人等在万俟杰的带领下,无不呵呵赔笑,生怕微有差池。
昨日缺席等众听到消息赶来时,会议已经过半,王文君以无故迟到论罪,每人鞭笞二十,既往不咎。
卫朝英从始至终,皆肃然而立。
会议既毕,王文君即命人行动,不得有误。万俟杰响应急速,其余官员吃惊之余,纷纷效仿,卫朝英无暇偷笑,带人搭建简易茅屋,安置灾民,同时鼓动灾民为治水献计献策。王文君更是脱下官袍,与民同舟共济,第一日便入驻茅屋办公,万俟杰虽苦不堪言,却不得不效仿,平日对他躲闪不及的目光却悄然生变,竟含有几分热情,万俟杰但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齐涌而来。
王文君宵衣旰食,与灾民同吃同住,非但面不改色,反而愈发精神,其余官员唯有府中掌书记古时道能同乐,不见微有倦色。
卫朝英遵照王文君之令,每日傍晚抽空在府中习练三十六名部下,训练项目涵括武艺、兵法、谋略等等,三十六名部下白天协助治水,并骑马报信,练习马术。
一日,王文君率领府兵到达水患严重的正夺村,午休时分,王文君正在临时搭建的茅屋中与一众官员商讨治水之法,忽然有人禀告村民聚拢茅屋之外,欲上书郡守。
王文君闻报连忙放下手中工作,起身快步走出茅屋,由报信人带领,来到屋外百步之遥的小块空地上,映入眼帘,乃哀哀之民。
正夺村民由村长刘宝书领头,聚集在空地上静候,此时看见王文君快步趋近,忽地齐齐跪落在地,大呼道,“青天大老爷,请你为我们做主哇!”
王文君见此情状,心中酸涩难忍,快步走来将刘宝书扶起道,“快快起来,都起来说话,本郡力所能及,必当为各位做主。”
刘宝书却不肯起来,“大人,你先答应,我们才起来。”
王文君闻言脸色一肃,放开刘宝书道,“听好了,都站起来,若不站着,本郡万事不应!”
刘宝书闻言一难,卫朝英催道,“都愣着做什么?大伙儿难道要大人跪下来求你们站起来么?”
刘宝书闻言,艰难地站了起来,随后向后挥了挥手道,“都起来吧。”
村民便都站起。
王文君见状笑道,“这样才好,这样才好!那么言归正传,大伙儿聚集在此,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刘宝书左右扭头看了围拢起来的村民数眼,含泪诉说道,“大人,大伙儿听说大人清贫守正,为治理郡中水患劳心劳力,缩衣节食,是难得的好官,大伙儿为此无不感恩戴德、谢天谢地。但大人有所不知,本村水患不同于他处,非是一般的洪涝灾害。”
王文君闻言一奇,心道,“洪涝便是洪涝,岂有异地之别?”
刘宝书见王文君不语,便又道,“大人来此数日,难道没有发现奇怪之处?”
王文君回道,“此处水患尤为严重,确实有别于他处,但也无甚奇怪。本郡虽非天神下凡,不过疏浚河道、通引塞流,本郡却有成竹,各位不必担心。”
刘宝书却道,“大人,本村水患年年不断,寻常疏浚之法根本无济于事,大人可知为何?”
王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