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拥有这样的技术,津浦路上已经成功运营,并且通过上千公里的津浦路不断的改进,载重电力机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既然能搭载重物,没道理搭载不了人,只不过需要跑快一点而已。
要跑得快,西门子20多年前的电力机车就跑过200公里的时速,所以速度也不是问题,问题是稳定性,如果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不脱轨,不翻车,这是一个难题。
稳定技术不是西门子研制出来的,而是他的合作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研发出来的,车在路上跑的稳,最重要的不是车,而是路,这是一个常识。
铁路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团队给出的答案是,用最高的标准修建铁路,铁路轨道水平度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同时采用无缝钢轨技术,无缝钢轨并不是绝对的无缝,而是大大减少了轨道之间的缝隙,一般情况下普通铁路40米左右就拥有一个接缝,这大大影响了铁路的稳定性,所以普通列车行驶起来总是哐当哐当的响。而无缝钢轨技术,则大大加长了单个钢轨长度,大大较少了缝隙,目前技术能达到120米一个接缝。
最平铁轨,最少的接缝,稳定性自然大大提高,经过西门子专门建设的2公里实现线路半年的试验,目前运行平稳,但是并没有在更长的线路上试验过。
杨潮答应西门子,在利津县和东营之间接近40公里的距离上,改造旧线路进行试验。
东营是武定府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比府城要繁华的多的多,甚至靠近东营的利津现在发展的都比武定府城繁华的多了,战后大繁荣开始三年后,东营等大城市终于达到极限了,地价、人力大幅度提高,距离东营最近的城市利津,就成了转移东营产业的不二选择。
经过几年的发展,利津县出现了大量纺织业,郊区已经形成了工业区,同时利津和东营之间的道路建设的非常好,货运基本上都走公路,运价十分低廉,这不到40公里的短途运输上,灵活的汽车运输,拥有绝对的优势,铁路根本就无法竞争。
公路的发展让过去的电气化铁路破败了,年久失修,仅靠客运维系,不但无法自负盈亏,甚至俩正常运营都做不到,所以去年武定府决定放弃这个地方,要不是杨潮接手,这里的路基都要扒掉,然后卖给一些工业企业建厂。
杨潮让西门子改造这条断线铁路,第一是作为实验,第二也不影响两地运输,第三也不用重新征地,这几年这里的地价已经涨到了天价,虽然还没有美国的泡沫大,但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价格。
当然除了不用拆迁外,改造这条铁路比新建都要困难,旧铁路的路基甚至都要扒掉,重新按照最新的技术建设,老式铁路的路基无法保证新式铁路的稳定。
好在距离短,西门子认为一年时间就能完成,然后进入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没有问题,最晚后年就可以推广开来。
杨潮很重视的视察了这条铁路的施工,发现利津县确实比以前繁荣了太多,他站在城外已经看不到城墙了,城墙倒是没有拆,中国许多法律学习美国,而美国又继承自英国,英美体系,甚至整个西方文明,对历史文物都十分重视,不重视也不可能拥有那么多古代遗迹,所以没人敢拆城墙,只是周围的高楼大厦太高,也太多了,遮住了城墙而已。
对利津县的发展,杨潮还是比较满意的,这并不是利津县的官员有多么高明,纯粹是一个市场选择,他们只是做好了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繁荣是经济发展带来的。
利津甚至不是发展的最好的,这几年发展最好的城市是胶州,青岛已经容纳不下过于庞大的工业企业了,所以自然而然要向外发展,许多老企业虽然还没有迁出去,但是新建的工厂第一选择已经不是青岛,而是就近的胶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