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康有为的得意弟子,但是却有自己的主见,他在这个问题上跟康有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梁启超坚持康有为曾经提到过的‘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思想,当年跟光绪玩就是要削弱皇族权力,让四民平等,尤其要取消满蒙特权,让旗汉一体,可谁知道康有为去了一趟欧洲,回来后就成了坚定的皇权支持者。
康有为考察了德法两国政治历史文化之后,写了一篇《法国创兴沿革》,认为法国与德国两国之创同时,而强弱异形于后,这主要是看君权是否能够集中而决定的,康有为认为德国之所以打败法国强大至此,乃是因为德国皇帝权力大,法国要么没有皇帝,要么皇帝权力不够。而在拿破仑时期,法国人可是把德国人揍的很惨。
综合历史,康有为认定,皇权国家更能够集中国力,会更加强大。
所以康有为越发支持皇权。
这个内阁名单的拟定,梁启超之所以不满,除了绝大多数都是皇族和宗室外,还有皇帝裁定名单的程序。
梁启超以日本为例子,认为伊藤博文主持了宪政后,日本二十多年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皇族成员进入内阁,梁启超认为让皇族进入内阁不符合宪政精神,皇族应该避嫌才对。
同时梁启超认为,皇帝也没有权力裁定内阁,没有能力任命和解散内阁,皇帝只是一个象征而已。
显然康梁在实君制和虚君制的原则性问题行,发生了难以妥协的意见,谁也说不服谁,内部不和也是康梁宪法迟迟无法出台的原因之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