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太学见闻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太学见闻(3 / 4)

在太学里皆有专属的教学区。

“文举兄,商贾也有资格入太学?”诸葛亮忍不住问孔融道。

“呵呵……孔明休要小瞧了那些商贾。若我大汉无有那些商贾,百业难兴。还是圣上有先见之明,告诉我等前人将天下万民分为士农工商并非是为排序,而只是将天下万民分类,四民皆重要,并无高低之分。”

“哦?愿闻其详。”这个说法诸葛亮倒是头回听,连忙追问道。

“呵呵……孔明莫急,今日闲暇,你我不如找个清静之地坐下详谈,如何?”

“固所愿不敢请尔,请。”

孔融带着诸葛亮到了太学内一处供人休息的凉亭内,命人奉上茶后,开口对诸葛亮道:“孔明既然想知道圣上对士农工商的见解,那我就告知于你。圣上将士农工商比作了一个人,士代表着头脑,农代表着身体,工代表着四肢,而商则代表着流通全身的血液。农为本,身体若是出了问题,那这个人便垮了。而工的作用便是欲成其事,先利其器,有了工所提供的工具,农才能更好的完成要做的事情。至于商贾,则是起到了勾连南北,互通有无的作用。世人只看到了商贾逐利贪婪的一面,却忽略了商贾行商天下所能带来的好处。远的不说,单是减轻了世家大族对土地的渴求,就有利于天下的稳定。”

“文举,此话怎讲?”

“孔明,你出身琅琊大族,即便家遭不幸,可凭借历代祖上的积累,恐怕也没有过过苦日子吧,你并不了解百姓对待土地的渴望。而世家大族之所以会对土地贪婪,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求财。世家一般人口众多,为了日常的开销,所需的钱财就不是小数,而土地则是一个稳定的财源,只要精心耕种,总能有所收获。但天下的可耕之地就那么多,世家利用权势抢夺民田,失去田地的百姓生活没了着落,就不得不依附世家。可一旦遇上个天灾人祸,失去了生活来源的百姓也就只能选择铤而走险的造反了。早些年的黄巾之乱,张角之所以能蛊惑人心,最大的原因便是世家兼并了太多的田地,让百姓没有了活路。”

说到这孔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等待诸葛亮消化自己方才所言,见诸葛亮静等自己下文的时候,才开口继续道:“圣上稳定关中,便是先以土地为饵,让那些先前铤而走险做了反贼的百姓复归为民,随后再以这些百姓为基,逐步分化瓦解周边势力。”

“文举,还是说说圣上为何要抬高商贾的地位吧。”诸葛亮见孔融越说越偏,忍不住提醒道。

“哦,说商贾。其实商贾也挺不容易的,出外经商有可能血本无归,也有可能客死异乡。他们所要承担的风险远比以耕种为生的农夫要高。就如圣上所言,风险与回报往往是呈正比,风险越高,回报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商贾在行商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只看到商贾成功后的所得。这是不对的。”

诸葛亮到了这时算是瞧出来了,眼前这孔融有点嘴碎,难怪之前送茶过来的人临走时会用同情的目光看他一眼。为了避免孔融越扯越远,诸葛亮不得不再次开口提醒道:“文举,说重点。”

“哦,重点……其实我说的都是重点。不管是抑农重商还是抑商重农,对天下的稳定都不太好。唯有平衡,方可持久。你说圣上抬高商贾的地位,其实这并不准确,圣上并未过分重视商贾,只是给予了商贾应有的待遇。过去世家对行商一事遮遮掩掩,原因就是商贾的名声不好,传扬出去会惹人耻笑。而现在圣上带头行商,世家对商贾之事也就没必要遮掩了。通过行商,世家获得了大笔可供家族日常开销的财富,对土地的依赖也就不再如过去那样热烈,百姓也就因此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土地。”

“无农不稳,无工不利,无商不富,

最新小说: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神话版三国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状元郎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五代风华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