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难怪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关系,难怪周文王要子承父业了。苏童一想不到自己读书,原来书包里一直都背着父亲的梦想。
苏孝贤糊涂到底道:“可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道理,不用我多说了。无论谁想住豪宅,赚大钱,不读好书是不行的。您看看,那些吃饱喝足的富人们,有哪一个不是大学出身的?现在的读书人大有前途着呢,谁不知道!我勒令他读书,还不是为了他好?”说起来,倒是苏童一很坏。
苏童一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勇气,以切身经历谈道:“可是,读好书并不代表要考好试!我觉得读书不难,考试难。”
苏孝贤怒容满面道:“你就嘴皮子厉害!你该好好地学学你大哥大姐,别一天到晚顶嘴,要学会脚踏实地地做人。”
苏童一被比了下去,自卑之心又起。训话完毕,三代同堂吃饭。饭后,苏老翁由苏老太太搀着离开。苏童一回房歇息,躺在床上听音乐,心里烦闷无比。播放的,是一曲高亢而嘹亮的山歌——《山路十八弯》。这首歌的民俗风情,极其浓郁,真奇怪中国会有这个地方,山路居然也有十八道弯,人家黄河也不过九曲而已。歌词更妙,什么:“排对排,串对串,排排串串,串串排排。”疑心街边卖羊肉串的老板,该唱这种歌曲,使路人听了也会馋得直流口水。听着音乐,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次日,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学校。林敬体缠着他问道:“你昨天挨骂了没有?我好惨啊,被爸妈训了一顿。”苏童一说:“这倒没有,不过我爸爸挨打了!”话里流露出得意来。林敬体忙问是谁打的。苏童一把昨天的事情,跟他详细说了一遍。林敬体笑得打滚道:“好,好!——杀鸡焉用宰牛刀,好一个‘借刀杀人’之计!可惜我的爷爷早死,没有免死金牌。”
廖元勇似乎贵人多忘事,昨天鄙薄了一番苏童一,今天居然还敢来问问题。林敬体征询苏童一的意见,要不要把刚知道的解法透露出去。苏童一不但小气,而且为人聪明:同学的退步,就是自己的进步。所以坚决不告诉他。廖元勇低声埋怨道:“你这是在记仇!想不到昨天说了你两句,就受不了。”林敬体抓住两人的手腕道:“算了!大家相识一场,就别再斤斤计较了,好不好?”本意是想让大家握手言和的,但苏童一却坚决把头扭向别处道:“不好!我今天就不告诉他。”这是普遍初中生落后的思想,高中生进步的思想却不一样:帮助其他同学开路,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廖元勇瞪着眼睛不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离开。林敬体望着他的背影道:“你看,又结怨了是不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苏童一道:“在学习上结怨是一件好事呀!这样一来,将来思考问题,就不要老想着问别人问题了。”林敬体道:“可是这样会把人憋坏的。什么事都要自己解决,一味逞强,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苏童一当局者迷道:“有这么严重么?”林敬体旁观者清道:“当然有了。”经其苦劝之下,苏童一依然故我——因为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知识这种东西,就好比自己的老婆,是绝对不能与旁人分享的。
苏童一因这一偏激的想法出去散心,回到教室时,曾韶华红光满面地进来宣布道:她将在今年的五月初,与丈夫喜结连理,希望到时候,班里的同学能够如数参加。
大家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于是热烈地鼓掌、祝贺。苏童一听传闻说:她是奉子成婚的,这可算是双喜临门。只是这件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不便向她打听,大家只在私底下嘲笑。曾韶华乐不忘本道:“好了,没事了。读书!”因为这节早读课还没有上完。
苏童一知道:集体读书,是一件鱼目混珠的事情。读书的重要,早已引起了帝王的重视。《清实录》里,有康熙自吹自擂的话:“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