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的作风,公忠体国,不徇私情,并不会因为与梁国王是儿女亲家和对朝廷和皇帝不忠。加之这次战争皇帝御驾亲征,萧排押只是负责前线排兵布阵指挥攻伐,既没有机会与后方联络又不可能导致军权旁落。所以最后这副重任还是落到萧排押头上。
“陛下放心,朝廷部署周密,陛下御驾亲征,军队斗志旺盛,仗一定能打赢。卑职知道这一战至关重要,蒙陛下信任,臣无以为报,只能效死沙场。臣愿立军令状,如果打了败仗,就请陛下斩臣的首级以正军法。”
萧排押知道肩上重担的分量。然对于攻灭高丽他的心里并不赞成,觉得只要打得高丽人认罪求降就应该见好收兵。可是朝廷上有人这样进谏,皇上根本听不进去。他知道皇帝是要借题发挥,做一番大事业。否则的话,高丽国王已经认罪求降了,这一仗为什么还要打?然作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的武将,他只能努力打胜每一仗。
“朕不要你的首级,朕的妹妹卫国长公主还等着你呢。朕只要你打胜仗!”
过江之后的第一战是对付最靠近鸭绿江的山城兴化镇(今朝鲜义州西)。兴化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高丽都巡检使杨规坐镇城中据守不出。萧排押陪同皇帝视察前线,说道:
“皇上,高丽的防御方法和宋人类似,就是在边境修筑堡寨和山城,平时屯兵扼守要道,遇到强敌则龟缩起来,等待机会。咱们也应该用老办法来对付它,围而不攻,继续深入,在这种小城上不值得耗费时间和兵力。”
隆绪觉得排押的话有道理,但是不甘心就这样放过它,说道:
“不打可以,但是兵法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战法,朕要让这座不攻自降。”
“皇上英明。”
萧排押由衷赞道。刚好有人捉到在城外拾柴的一对高丽男女,排押赐给他们漂亮的衣服,将皇帝命人写好的信交给他们,让士兵护送到城下。担心他们靠不住,又用箭将信射上城楼。信中无非是软硬兼施劝守军投降。城中很快就写了回信投到城下,信中言辞委婉,态度坚决,请求契丹撤兵,表示粉身碎骨决不投降。排押又命人以金银衣物贿赂守将,收到的回复仍是坚拒投降。见此招不灵,隆绪气恼之下便要发兵攻城,排押劝解道:
“诱降只是碰碰运气,它不降是它自寻死路。小小兴化镇无足轻重,过些日子不费一兵一卒,困也把它困死,争取时间继续南下才是要紧。”
隆绪冷静下来,命留下部分兵力包围山城,大军继续挥兵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