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terSchiff等等。桥水基金的老总RayDalio甚至说过:“如果你不持有黄金,那说明你既不懂历史,也不懂经济学。”黄金与白银都是历经数千年文明的洗礼,凭借其出色的物理、化学、经济等性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货币之王。
经济危机时,执政者或许仍旧青睐主流呼吁的更多救市援助与政策刺激,若是如此,结果也仍将是奥地利学派的洞见一再地被反复验证。只有让市场发挥作用,健康长久的自由与繁荣才能成为稳定的现实。
彼得·希夫(PeterSchiff)有句话说得精彩:
“越是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我们越需要资本主义,因为在经济繁荣的时期,我们至少还有钱能应付政府干的蠢事。”
外二篇你又变穷了一些---关税有害无利
关税,相当于对进口商品征收的销售税,于4月8日起,关于它的新政生效,细则不在此赘述,总之,就是关税收得更多了。
设想一下,住在东北的王小二从远在岭南的陈小明的店铺买了一堆商品,这中间是否有其它苛捐杂税在此不予讨论,但至少没有一个叫“关税”的税种。那为何王小儿从国外的小明·威廉姆斯的店铺买了一堆商品,就必须多交一笔关税?凭什么一道人为划出的国境线改变了两个普通人之间的一次平凡交易的性质?
为关税辩护的人通常会举出几大理由,不过,首先要指出,这些支持关税的人往往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他们不会支持其它国家对自己出口的商品加重关税——国境线这边对外的关税他们支持,国境线外边对自己这边的关税他们就不支持了——这种逻辑上的不连贯,起码说明他们大概知道关税不是什么合乎世间常理的好东西。
关税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核心主张之一。需明确一点的是,重商主义这个名词看似是“重视商业”的一种主义,但其实它是一味追求贸易顺差、追求囤积金钱的一种反自由市场、反资本主义的理论。重商主义一度统治着16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直至亚当·斯密引领的古典经济学将其批判得体无完肤。尽管重商主义已被驳倒200余年,时至今日,它的一些思想依然阴魂不散,贸易保护主义的痕迹四处可觅。
关税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之一,支持它的一大“义正辞严”的理由是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兴起,尤其是对处于所谓“婴儿期”的行业。那关税能保护国内尚处“襁褓”中的行业吗?诚然,它能提供保护,但同时,它“保护”了消费者不会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外国商品。
比如,一个缺乏湖泊河流的内陆国家对进口鱼虾等水产品抬高关税,这的确能促进该国水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但这么做的荒谬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该国人民将无法再享用到物美价廉的水产品。结果是肥了在这个缺水内陆国家养鱼虾的渔民,却苦了其余的老百姓——关税保护了某个国内产业,很多人只在意这看得见的“好处”,却忽视了其余广大消费者所损失的福利。
进一步讲,在市场中,如果一家企业前途似锦,那处于“婴儿期”的头几年亏损并无大碍,毕竟有不少投资人看重长期发展而不指望立马产生盈利回报;相反,如果一家企业不具备那类潜能,拉不来投资贷不到款,居然需要贸易保护才能生存,那这或许说明它会浪费资源、降低经济的效率,所以,何苦让它存在呢?况且,要打造一家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有几个不是通过在市场竞争中拼搏出来的?
支持关税的另一大声音是保护国内就业(关于盲目追求就业,我以前写过一篇短文驳斥,请点击:《为什么不用勺子挖运河?》),且不论追求就业而不顾效率和进步是多么地不合理,这种观点在看待贸易上也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