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都市言情 > 发个微信去地府 > 第七百二十章 濯清涟

第七百二十章 濯清涟(2 / 4)

程度上,这个问题被扩大化了,并掩盖了主要问题,或者说,掩盖了对主要问题(比如,“对文本视而不见”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的追问,因为说到底,像上面提到的那三种要么“无知”要么“无畏”的评论者,在评论界毕竟只是少数。

说句实在话,在文学评论界,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谁“对文本视而不见”,只是心照不宣罢了。有时候,作家之所以需要这些“对文本视而不见”的评论家给自己写评论,或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作品研讨会,要么是因为他们早已功成名就,虽然现在不认真阅读作品了,但他们的名字就是个好招牌;要么是因为这些评论家手中掌握着诸如刊物之类的话语平台,而有这样的平台,读不读作品就是次要问题了。

行文至此,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当前文学批评公信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价值评判——既缺乏审美价值评判,也缺乏历史价值评判。

在当下的文学界,作家之所以需要评论家写评论或者邀请评论家参加自己的作品研讨会,当然希望看到深刻的评论文字或听到精彩的评论。但说实话,这在当前只能是可遇不可求的希冀了,更多的时候,作家们是花钱赚吆喝。

他们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自己赚取名声,扩大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从而为自己以后的创作鸣锣开道。

说句良心话,现在文学创作数量那么大,特别是近几年,每年光长篇小说就有4000多部,加上中短篇,那数量就更加巨大了,好作品还是不少的,尤其是一些中篇小说,放在世界范围内看也毫不逊色。

不止一位评论家有此认识。但遗憾的是,面对这样的文学事实,我们很少能看到发自肺腑的、带着浓郁的赞赏之情去肯定某部优秀作品的评论文章,也就是说,我们连表扬的激情都没有了,我们写下的,只是一些温吞水般的文字。

与此相对应,面对那些糟糕的作品,我们更是很少看到发自肺腑的批评文章。读一读汗牛充栋的评论文章,就会发现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学的黄金时代,我们面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好作品、大作品,尤其是那些名作家的作品,更是被捧到了天上。

可只要认真读一读这些作品,你就会大失所望,因为你发现,作品跟评论家的评论大相径庭。正是这种价值评判的缺失或者颠倒,使我们的文学批评丧失了公信力。与此相关的是青年评论家的尴尬:作为文学界,尤其是评论界的新生力量,青年评论家往往是认真阅读作品、撰写评论的人,而且其评论有一定的生气和活力,但由于评论界重资历不重水平的“潜规则”,导致这些青年评论家在相关活动中只是叨陪末座,有时甚至只是点缀。

长此以往,一些青年评论家也渐渐“开了窍”,开始舍本逐末,不再重视研读作品、提升批评能力,而是想方设法经营人脉,积攒资源,靠资源或人脉“混”评论界,走终南捷径。如此一来,难免恶性循环,每况愈下。这才是“对文本视而不见”的根本原因。

那么,问题又来了:文学批评为什么会价值评判缺席?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隐含在上面的叙述中,简言之,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学批评已经过度职业化了。现在文章署名“文学评论家”的人很多,可以说一抓一大把,但“真正”的“文学评论家”是谁,作家们心里很清楚:一是作协中分管创作研究的各级领导、专家;二是有关文学报刊的主编、副主编、编辑;三是高校、研究机构,尤其是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中研究现当代文学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

这么一梳理,问题就清楚了:文学评论大致就是这个圈子里的事儿,只要进入这个圈子,就有“活儿”干。有了这样的“制度保障”,“评论家”的

最新小说: 华娱从代拍开始 让你做游戏,口袋妖怪什么鬼? 斗罗绝世:不朽龙族 玄学小祖宗下山,豪门圈跪求一卦 兽世娇养手册:五个兽夫在线争宠 人在高三,皇帝养成系统来了! NBA:从联盟打架王到篮球之神 斗罗:谪仙临尘,酒剑弑神 斗罗:当霍雨浩穿越现代后回来 靠弹幕苟成反派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