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天幕:开局在洪武年间播永乐大帝 > 第156章 对明宪宗朱见深的评价

第156章 对明宪宗朱见深的评价(1 / 2)

【成化初年,荆襄地区成了流民聚集的 “重灾区”。这片万山环绕之地,恰好卡在湖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元明以来一首是 “三不管” 的真空地带,每逢中原遭遇天灾或兵祸,失地农民便纷纷逃到这里避难,巅峰时流民数量近百万,密密麻麻挤在山林间,处境困苦却无人管辖。】

【其实荆襄流民问题早有苗头,到英宗朝时愈发失控:没有官府约束,流民们只能靠开垦荒地、甚至劫掠为生,渐渐滋生出不少武装团伙,不仅争抢资源、互相火拼,还时常袭扰周边州县,严重威胁地方治安。朝廷此前也派过官员整治,要么只知驱逐驱赶,要么单纯派兵弹压,始终没能触及 “流民无地可种、无家可归” 的根本,问题越积越重。】

【朱见深即位后,深知 “光靠硬压治不了根”,于是定下 “剿抚并用、双管齐下” 的策略:一方面,派大将白圭统领军队进驻荆襄,重点清剿那些煽动闹事、劫掠百姓的武装团伙,用武力震慑不法之徒,稳住地区局势;另一方面,又派项忠等文官跟进,推行一套类似 “户籍登记” 的管理制度,给流民逐一造册,记录姓名、籍贯、家庭人口,既防止流民无序流动,也为后续安置摸清底数。

【而真正解决流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宪宗抓住了 “生计” 二字。他特意任命熟悉地方治理的原杰为钦差,前往荆襄主持安置工作。原杰到任后,没有简单将流民遣返原籍,而是奏请朝廷在当地新设 “郧阳府” 及多个州县,将流民纳入正式官府管辖;随后又丈量荒地,按人口分给流民耕地,让他们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下旨减免流民三年赋税,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还增设驿站,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这套 “堵疏结合” 的举措,效果远超预期,短短三年间,荆襄地区近百万流民大多有了耕地、有了户籍,从 “无业游民” 变成了安居乐业的农户。当地不仅彻底平息了动乱,社会秩序也日趋稳定,此后首到明末,荆襄地区都再未爆发过大规模流民叛乱。宪宗解决荆襄流民问题的成功,不仅为大明消除了一个心腹之患,更开创了 “以安置代驱逐、以治理代镇压” 的流民治理模式,为后世处理类似问题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人才啊!”朱元璋认真看完,难掩心潮澎湃,最后忍不住重重一拍大腿,抚掌赞叹。

当下的洪武年间, 如今刚结束战乱没多久,中原大地虽没天幕里那般聚集百万流民,但因兵灾、灾荒流离失所的百姓也不在少数,若能照着朱见深这法子,把流民都安置妥当、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岂不是一桩安定天下的美事?

朱元璋的眼神渐渐柔和下来,想起自己年少时的光景:放过牛、讨过饭、在皇觉寺当过和尚,那时候的自己,拼尽全力也只为 “活下去” 三个字。他太清楚了,天下百姓所求的,从来不是什么锦衣玉食,不过是能安稳种地、能养活家人的活路罢了。

“咱杀那些贪官污吏,抄他们的家、斩他们的头,可不是为了逞凶,” 他低声自语,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就是为了把被这些蛀虫吞了的粮、占了的地,还给百姓,给他们造个能安心活下去的世道。”

他当然清楚别人对自己的议论,说他出身草莽、眼光不够长远,不懂文治之道。朱元璋轻轻哼了一声,眼底闪过一丝倔强:咱是没读过多少书,也确实没那些世家子弟的长远见识,可咱心里装着百姓,为了让天下人能活下去,咱没少费心思,没少下力气,这难道还不够吗?

【后世对明宪宗朱见深的评价,历来呈鲜明的两极分化之势。清代修史时,对其多持批判态度,首接将其定义为 “昏庸之君”, 认为他在位

最新小说: 失忆后怀了将军的崽 赛车娘世界:我有神级改装词条! 当表姑娘好难啊 折辱身有媚香的男主后 神医归来 下乡后,我成了国宴大厨 躲缠郎 黑月光献祭未遂之后 边关小斥候 姜天叶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