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天下第一(1 / 2)

朱棣长叹一声:“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于谦能与岳飞齐名,想来必定是忠义之士,所谓幕后黑手的说法,恐怕是子虚乌有。朱祁镇这一刀,不知要寒了多少人的心。”

“王爷,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领兵北上呢。”

怀中的大胖儿逐渐睡去,徐妙云也有些乏了,带孩子是真的累。

“嗯。”朱棣点了点头。

另一边,方孝孺令王宝儿磨墨,他要开始记录《葵花宝典》了。

“方先生,奴婢 奴婢不会磨墨啊。” 王宝儿挠了挠头,脸上带着几分窘迫。他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净身后入宫,学的都是端茶递水、伺候人的粗活,不仅不识字,连写字前该怎么磨墨,也是一窍不通。

“无妨,来,我教你,学着点就是了。方孝孺此刻心情不错。他何尝不知,这王宝儿名义上是派来伺候,往坏处想便是朱棣安在自己身边的眼线;可若往好处想,这份 “监视” 又何尝不是一种恩典,是朱棣对他的重视,才会如此费心。这般转念,方孝孺便彻底放开了心,坦然接受了这份特殊的 “恩典”。

待墨磨好,方孝孺提笔蘸墨,先在纸端写下一行字:洪武十二年九月初三,帝经德州,观天幕后曰:方先生大才。并将贴身内侍赐予方先生。

许是见方孝孺性情温和、好说话,王宝儿先前的拘谨也少了大半,凑到桌边笑着问道:“先生,您这是在写书呢?”

“不错。” 方孝孺头也没抬,指尖的笔仍在纸上缓缓移动。

“那 写的是什么书呀?” 王宝儿好奇心更甚,又追问了一句。

方孝孺这才停下笔,抬眼看向他,清晰答道:“《葵花宝典》。”

“《葵花宝典》?” 王宝儿眨了眨眼,满是茫然,“那这《葵花宝典》,又是什么书呢?”

方孝孺嘴角微扬,语气带着几分郑重:“《葵花宝典》呀,记的是一个人如何一步一步往上走,最终站上巅峰,成就文治、武功天下第一!”

“葵花宝典武功天下第一” 王宝儿听得眼睛都亮了,眼中瞬间透出滚烫的光,下意识地喃喃重复着这西个字,满是向往。

翌日清晨,朱棣与永昌侯蓝玉、怀远侯曹兴领着三千精锐士兵轻骑北上,余下的卫队,则是按原计划护送徐妙云和朱高炽去北平。

军队自德州拔营启程,沿御河西岸的官驿道向北疾驰,沿途经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三地,一路无阻抵达沧州府。稍作整队后,大军继续沿原有驿道转向西北行进,过青县、静海县,顺利进入保定府境内;随后又经雄县、安新县,最终抵达保定府城,在此扎营休憩,补充粮草与饮水,为次日行程养精蓄锐。

次日天微亮,军队便再度出发,沿易水西岸的山道向西北方向推进。起初路段尚属平坦,经满城、徐水两地时行进顺畅;随着深入太行山东麓丘陵地带,路面逐渐出现缓坡与碎石,队伍稍稍放慢速度,谨慎穿行其间,再经清苑、涞水两县后,于日暮时分抵达易州。大军在易州驿馆周边安营,不仅进行了马匹检修与人员休整,还派人提前联络紫荆关守将,通报后续行程。

休整完毕后,军队未作过多停留,紧接着沿太行山东麓的隘道向北进发。此段道路穿行于山脉与拒马河之间,部分路段狭窄仅容单骑通过,士兵们相互戒备、稳步前行,经梁格庄、紫荆关镇后,最终在启程后的第三天午间,顺利抵达紫荆关关城。

抵达关城后,军队仅与紫荆关守将进行了简短会面,随后朱棣便即刻下令出关,片刻后,大军便有序出关,朝着万仞山方向疾驰而去。

最新小说: 不要为难一个寡妇 军校学霸,但是丧尸 春夜有泠风[先婚后爱] 糟糕,万人嫌公主被男主们包围了 稻荷崎的日向同学 冰火义 我造自己的反有问题吗? 委身亡夫的宿敌和亲弟后 逾矩[破镜重圆] 雾夜梦蝶[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