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了一下,放下手中的医书,眼神变得凝重:“道长的意思是……”
“我徒弟青云,在吴家堡建了学校,收贫苦孩子读书,还开了矿山,雇了不少民工。” 玄机子缓缓道,“那里地处偏远,缺医少药,孩子生病、民工受伤,常常只能靠土方子缓解,很多人因此落下病根,甚至丢了性命。青云昨日见您医术高明、心怀仁善,便想请您去吴家堡,建一座医馆,既给孩子和民工治病,也教些基础的医术给当地人,让他们能自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吴家堡虽不如都乐镇繁华,却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您去了那里,不仅能施展医术,还能将您的医道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懂得‘治病救人’的道理 —— 这比在都乐镇守着一方医馆,意义更大,您觉得呢?”
孙大夫沉默了,手指轻轻摩挲着诊桌的边缘。他在都乐镇待了三十年,这里有他熟悉的百姓,有他经营多年的医馆,要说舍得,是假的;可玄机子的话,又戳中了他的心事 —— 他年轻时也曾想过,要去更多地方,救更多人,只是后来被家庭、被熟悉的环境困住,渐渐没了当年的闯劲。
“道长的话,我明白。” 孙大夫叹了口气,“只是我在都乐镇待了这么久,这里的百姓离不开我,医馆也离不开我……”
“孙大夫放心,都乐镇的百姓,您可以推荐可靠的徒弟或同行接手您的医馆,继续为他们治病。” 玄机子道,“至于您的顾虑,我可以保证,吴家堡会为您建一座最好的医馆,药材、人手都由青云负责,您只需专心行医、传艺即可。而且青云说了,等以后条件成熟,还会帮您在更多地方建医馆,让您的医道传遍大夏 —— 这难道不是您行医多年,最想看到的吗?”
孙大夫的眼神渐渐亮了起来,他想起年轻时的理想,想起那些因为缺医少药而丧命的百姓,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叶青云抱着小白狐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包。
三、青云谈外科,妙法引共鸣
“孙大夫,玄师父。” 叶青云走进来,笑着举起手里的布包,“我今日带了些东西,想跟您聊聊外科伤病的处理方法,说不定能给您提供些新思路。”
孙大夫连忙点头:“叶公子客气了,咱们互相探讨,谈不上请教。”
叶青云将布包放在桌上,打开一看 —— 里面有一瓶煮沸过的烈酒、一卷干净的蚕丝线、一把磨得锋利的小剪刀,还有一些晒干的艾草、蒲公英。“孙大夫,您看,咱们行军或劳作时,最常见的就是外伤,比如刀伤、摔伤,若是处理不好,很容易感染、化脓,甚至危及性命。我之前在吴家堡,见民工受伤,只是用布条随便包扎,很多人因此落下病根,便想了些办法,您帮我看看是否可行。”
他拿起那瓶烈酒,解释道:“这酒是用高粱煮过的,煮沸能杀死酒里的‘秽气’(细菌),用干净的布条蘸着烈酒擦拭伤口,就能防止伤口被‘秽气’侵袭,减少感染的可能。您平时用艾草、蒲公英煮水消毒,道理是一样的,只是烈酒更方便携带,适合行军。”
孙大夫眼前一亮,拿起酒瓶闻了闻,点头道:“烈酒性烈,确实能杀菌消毒,而且携带方便,比煮草药水更适合应急 —— 这个方法好!”
叶青云又拿起蚕丝线和小剪刀:“若是伤口较深、流血不止,只用布条包扎是不够的,需要将伤口缝起来。这蚕丝线是用开水煮过的,干净无菌,用小剪刀将伤口周围的烂肉剪掉,再用针线将伤口对齐缝合,这样伤口愈合得更快,也不容易留疤。我还发现,用艾草灰撒在缝合后的伤口上,能止血、消炎,效果很好。”
他一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