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还没亮透,叶青云就带着王五、铁牛和耶律娟来到了晒盐场。张叔已经领着几个村民在盐田边等候,手里还拿着几张粗糙的麻布 —— 这是叶青云昨晚让人准备的过滤材料。
“青云,你说的过滤法子,咱们咋弄?” 张叔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目光落在堆在一旁的粗盐上,满是期待。
叶青云弯腰从盐堆里捧起一把粗盐,指着里面的沙土说道:“张叔,您看这粗盐里混着不少杂质,咱们先把粗盐倒进温水里化开,再用麻布过滤一遍,把沙土和碎石留在布上,剩下的盐水就干净多了。” 他一边说,一边让村民搬来几口大陶缸,往里面倒上从盐田引来的盐水,“过滤后的盐水,再倒进陶罐里晒,结晶出来的盐就细了,卖相也能好不少。”
耶律娟立刻拿起麻布,小心翼翼地铺在陶缸口,用绳子固定好:“叶大哥,这样铺可以吗?我来帮着过滤吧!” 她的动作轻柔却麻利,很快就铺好了三口陶缸的过滤布。铁牛则搬起粗盐,一捧捧往铺好麻布的陶缸里倒,粗盐遇水很快化开,浑浊的盐水透过麻布,慢慢变成清亮的液体,留在麻布上的沙土和碎石越来越多。
“这法子真管用!” 张叔看着清亮的盐水,忍不住感叹,“之前咱们也想过除杂质,可没找对法子,现在这么一过滤,盐水干净多了!”
解决了过滤的问题,叶青云又看向蒸盐的设备。他让人在盐田边搭起一个简易的土灶,灶上放着一口大铁锅,锅里铺着一层细沙 —— 这是为了防止盐水直接接触铁锅烧糊。“咱们把过滤后的盐水倒进铁锅里,用柴火加热,让水分蒸发得更快,这样冬天也能快速出盐。” 叶青云说着,让村民往铁锅里倒上盐水,王五则拿起柴火,试着点燃灶火。
可柴火刚烧起来,就被海风一吹,火苗瞬间小了下去。“这海风太大,柴火根本烧不旺啊!” 王五皱着眉头,伸手挡住风,可火苗还是忽明忽暗。叶青云看着摇曳的火苗,心里忽然想起之前寻找燃料的事 —— 他本想找火石或者煤炭来助燃,可问遍了村里的老人,都说从没见过黑色的石头能烧火,火石也只在山里偶尔能找到几块,根本不够用。
“看来只能先改善灶台的挡风了。” 叶青云叹了口气,让铁牛和村民用泥土把灶台的四周砌高,只留下一个小口添柴火,“这样能挡住海风,让火苗集中些。虽然柴火消耗大,但总比晒盐慢强。”
灶台改进后,火苗果然旺了不少,铁锅里的盐水渐渐冒起热气,水汽顺着锅盖边缘往外冒。张叔凑到灶台边,看着锅里的盐水,脸上露出了笑容:“照这个速度,半天就能蒸出盐了!比晒盐快多了!”
就在众人忙着过滤、蒸盐时,叶青云想起了竹筒传导盐水的计划。他之前想过用竹筒把盐田的盐水引到过滤缸里,这样不用村民一桶桶搬运,能省不少力气。可盐水需要大型的承载桶来储存,村里现有的陶缸太小,根本不够用。
“张叔,村里有没有会做箍桶的老师傅?” 叶青云问道,“咱们需要做几个超级大的木桶,用来装盐水和储存过滤后的盐水。”
张叔想了想,眼睛一亮:“有!村西的李木匠,做了一辈子箍桶,村里的水桶、米桶都是他做的,手艺好得很!就是他年纪大了,好几年没做过大桶了。”
叶青云立刻带着王五和耶律娟去村西找李木匠。李木匠的家在村西头的一个小院里,院里堆着不少木材和工具,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坐在屋檐下刨木头,手里的刨子在木头上划过,卷起细细的木花。
“李伯,打扰您了。” 叶青云走上前,恭敬地说道,“我们想请您做几个大木桶,用来装盐水,您看能行吗?”
李木匠放下刨子,抬头看了看叶青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