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新的家人
再回临安,已是六月。
因受抗争活动影响,临安大学罢课半月有余。文薰返校之后,在补回课程、准备期末考试之前,先被郑鸿基先生喊去校长室谈话。“昭时,你这回还是太冲动了些。”
文薰清楚校长先生说的大约是她带领学生游行的事,她敏锐地察觉到他不赞同的态度,开口说话时语气不由得硬邦邦的,“我不懂先生是什么意思。”郑鸿基见她不懂装懂,叹了口气,“好,那我就直言。“但他仍注意着语气,思忖后道:“学生们闹事,你作为先生,不加以阻拦,反而跟着同去……文薰把视线移开,脸上露出几分倔意,“先生当时给我批假,难道不清楚我是去做什么的吗?”
郑鸿基道:“我自然以为你是要去找砚青的。”他顿了顿,说:“昭时,你应该明白,就像潘先生和蔡先生执意要求尔等青年文人用笔名发表文章一样,有些事,是不该你们去做的。”文薰冷笑一声,“什么是′不该'?是先生可以做,学生不能做,还是年长者可以做,年轻者不能做?您这是区别对待!”语气说着就激动起来。
“你不要太大声嘛。"她的这番态度,让郑鸿基好生头疼,“前年见你,还是个温柔似水的姑娘,怎么间隔两年有如此大的变化?你如今的这个牌气……他后面的那句话虽未说出,但文薰能在第一时间领悟他省略掉的后半句的具体内容。
不外乎说她和霞章一般暴躁。
对于这点,文薰并不辩驳,她不认为霞章和自己的激进有错。因无良政府过于无能,她现在的脾气自然是不好的,可要是郑鸿基愿意再展开说说,她也是能听进去的。
见文薰拿出耐心平复着心气,且坐得安稳,郑鸿基起身,给她泡了杯凉茶。文薰端着喝了一口,品出来味道不对,开杯一看,茶水表面上飘的竞不是茶叶,而是几朵金灿灿的菊花。
文薰一时之间觉得好笑又好气,当即卸了力,“先生。”郑鸿基笑道:“咱们做先生的,多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之类,下火有奇效。”
文薰握着杯子,知道郑先生也是一片好心,慢慢地和缓下表情。但聊了没一会儿,文薰还是闹得和他不欢而散。等到晚上归家,就在黄包车上,文薰把整件事说给霞章听:“总之,我是不认同郑先生的观点的。”
一个是自己敬重的恩师,一个是关系亲密的妻子,当这样的两个人有了矛盾,霞章第一时间做出了大多数人会做的选择:努力开解,调和两方关系。“郑先生的教育理念你难道还不了解吗?他是打定主意要走教育兴国之路了,所以对于学生的发展更加倾向于经济实用。这份实用用具体的例子来说,便是商科从商,工科从工,文科从文。在郑先生的心里,学生获得读书的机会不易,更应该珍惜,更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他的这句话与郑先生的话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了。文薰敢呛郑先生,自然也会呛霞章:“什么叫合适的事?”
霞章解释:“诸如学生就该好好读书之类。”文薰讨厌的便是这点,她对自己的情绪半点不加粉饰,“可你知道吗,在我看来,禁锢住学生参与社会大事件的自由,等同于否认他们对社会的作用,这是变相地剥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长久以往,我们还能教出有担当,有志气的爱国青年吗?”
这是文薰的观点,霞章并不评价,只是再度开口,将郑先生的观念分析给他听:“郑先生是老一辈的人,老一辈的人会天然地以为,天塌下来也应该是他们挡在前面。亦如潘、蔡二位先生的做法,亦如你的做法。”“我做什么了?”
“你安抚巧珍,也不让她在这段时间内上街。”文薰脱口而出,“那是因为巧珍还小,她才是个初中生。”霞章撅了撅嘴,同时抬眉:“在郑先生等人眼里,我们也是初中生。”文薰说不出话来了。
霞章注意着她的脸色,继续道:“在他们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