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明亮,令思齐更加心动。他诚心诚意地夸奖道:“巧珍,你现在好不一样,你比以前更加自信了。”他不说还好,一说巧珍连忙低头,收敛了面容。思齐只当她是害羞了。
他邀请道:“巧珍,现在放假了,我平时能去找你玩吗?”巧珍连忙摇头,“我不出去玩,我要读书。"反应过来现在的情形,她又解释:“我今天也不是出来玩的。”
思齐并未质疑她,“没事的,爱读书是好事。”既然巧珍好学,他也不会去妨碍她。
他知道读书一事对女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他只迂回着请求:“那我能给你写信吗?”巧珍也不假思索地拒绝,“老师知道了,会责怪我不专心的。”思齐忙说:“好,好,我知道了,我不会让你难做的。你好好读书,我绝不会打扰你。”
他只是有些遗憾,“巧珍,你还记得吗?今年暑假,也就是下个月,我就要到日本去了。此去一别,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巧珍当然记得,其实她前段时间还拜托文薰给敬贤送了礼物。唯独思齐没有。
也是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文薰和敬贤才默契地没有让思齐知道。她们已经从巧珍的态度里猜到了一些东西。只不过这到底是巧珍和思齐两个人的事,她们没有立场在插手,便保持着身为家人应有的尊重。
思齐这边仍在为分别而遗憾,“巧珍,你会一直在沪市吗?”巧珍点头,这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我要读书,我还要考大学。”“那就好,读大学很好。”
思齐听到她的梦想,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子。
不愧是他喜欢的女孩子。
思齐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临到了又咽了回去。他想让她等她,可,他凭什么让她等他?
她现在是学生,从一个小丫头到学生,她肯定吃了很多苦。他不能再增加她的压力。
“别着急,思齐,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他默默地在心里安慰自己,同时也告诫自己。
他和巧珍都还年轻,在大人眼里,他们还是孩子。哪怕他们现在愿意为了争取未来去付出一切,也免不了被当成儿戏。那就长大些,再长大些。
等他有能力了,能养活自己了,得到父母的重视了,他就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了。父亲母亲未必会接受一个丫头做儿媳,可是女学生呢?思齐想,他和巧珍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他也得为他们的未来而努力。
这里到底是路边,思齐没有与巧珍多聊,他目送着她和同学们聚到一处,就重新转身去做自己的事。
只不过比起刚才,现在他的心里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希望。黄家父母因孩子出国一事繁忙,文薰和霞章也都在忙着自己的工作,倒是对思齐突然变好的心情没有额外注意。
教材编写并不是一桩轻松的工作。那么多篇文章,又要考虑意义,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文薰经常累得头痛,也时常跟人发生争论。争论的点在于这篇文章该不该被选取,又为何那篇文章不能被选,又或者牵扯到了文章的难度问题。
大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争,是跟谁都能争起来。文薰有几次不赞同郭滔的意见,连带着他一起顶撞。
因事出有因,没有人会怪罪,文薰有时被人呛到脸红也没放在心里。考量不如人周全慎重,认下后下回改进便是。大家都是对事不对人,何必为此生气多想呢?
如此抒发意见,又以各种方法维护自己的理论,文薰赫然发现这段时间她跟人辩论的功力都略有上涨。
她不免有些得意:她若是现在再和霞章吵架,可是不怕吵不过他了。当然,她天天忙得两眼发黑,霞章那边文学组的工作进度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每一年的教育部对于文学课本都有要求,但各地方听不听,怎么听,听多少,都由教材编写部的老师们拿捏。
今年江浙文学组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