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七十章白居易《琵琶行》的“天涯沦落人”

第七十章白居易《琵琶行》的“天涯沦落人”(3 / 4)

山。可后来,她老了,客人也少了,最后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只就知道赚钱,把她一个人留在船上,去外地做生意,她天天弹琵琶解闷。

白居易听完,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这女人的命,不就跟他一样吗?以前在长安风光无限,现在却沦落天涯,没人在乎。他想起在长安当谏官的日子,想起被贬到江州的委屈,想起理想碎了一地,忍不住说“姑娘,你不用难过,我跟你一样,也是个‘天涯沦落人’啊!”

那天晚上,他们聊了很久,女人弹了一首又一首琵琶曲,白居易喝了一杯又一杯酒。临走前,白居易说“姑娘,你的故事太让我感动了,我要写一首诗,把你的故事记下来。”

回到茅草屋,白居易借着松脂的光,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琵琶行》。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再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每一句都带着他的眼泪,带着他的委屈,带着他对命运的感慨。

尤其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几句,以前没人这么写音乐——不是说“弹得好听”,是把声音写成画面,让读者好像真的听到了琵琶声,这就是“以声写情”的妙处。

后来有人说,《琵琶行》是“中国叙事诗的巅峰”,不是没有道理——它不光写了琵琶女的故事,还写了白居易自己的故事,写了所有“不得志的人”的故事。

《琵琶行》写出来后,很快就传遍了江州,传到了长安,甚至传到了皇宫里。有人读了,哭了;有人读了,想起了自己的委屈;还有人读了,开始同情白居易——原来这个“被贬的罪官”,心里装着这么多的苦。

精神蜕变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不是放弃是成长

写完《琵琶行》,白居易好像变了个人——以前的他,像个浑身是刺的刺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冲上去争一争;现在的他,好像温柔了很多,开始学着跟自己和解,跟命运和解。

他在庐山脚下盖了间草堂,不再住城里的茅草屋。草堂很简单,几间屋子,院子里种了些竹子和菊花,门口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每天早上,他就起来看竹子、喂鱼;上午,就坐在草堂里读佛经;下午,就去庐山里散步,跟山里的和尚聊天;晚上,就点着灯,写点喜欢的诗,不再写那些骂贪官、反映疾苦的讽喻诗了。

有人说他“消沉了”“放弃理想了”,白居易不这么认为。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以前我总想着‘兼济天下’,想替所有百姓出头,现在才知道,我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怎么替别人出头?不是我不想帮百姓,是我没能力了。现在我能做的,就是‘独善其身’,好好过日子,不跟自己较劲,也不跟命运较劲。”

他的“独善其身”,不是消极避世,是在现实面前,学会了调整自己。以前他觉得,在长安当官,才能帮百姓;现在他觉得,就算在江州,也能做些小事——比如,老农的茶叶卖不出去,他就帮老农写广告,让城里的商人来买;邻居家的孩子没书读,他就把自己的书拿出来,教孩子认字;江州闹粮荒,他就给刺史提建议,让官府开仓放粮,虽然刺史不一定听,但他还是会说。

有次,他去庐山散步,遇到一个农民在地里种麦子。农民说“今年天旱,麦子长得不好,要是再不下雨,就没收成了。”白居易听了,就帮农民找水源,还跟其他农民一起挖水渠,把山泉水引到田里。虽然水渠不长,只能浇几亩地,但农民们都很感激他“白先生,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们的麦子就完了。”

白居易看着绿油油的麦子,心里暖暖的——他发现,就算不能“兼济天下”,能帮身边的人做点小事,也挺好的。以前他追求的是“大理想”,现在他明白,“小温暖”也很重要。

他还开始反思以前的脾气——以前在长安,他太耿直了

最新小说: 失控悖论[先孕后爱] [娱乐圈]在全球选秀当顶级爱豆 作精的疯批未婚夫 小情书 清冷权臣的逃婢 神子她黑化后 一场栾树雨 七十年代漂亮炮灰 [综武侠]开局一座恶人谷 斓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