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着酸甜的野蓝莓,灌了几口凉白开。
许明远三下五除二把带来的几个饼子塞进肚子,胡乱抹了把嘴,再次扎进茂密的林子里。
也许是山神爷受了祭拜,保佑许明远。
下午这山赶得格外顺当,没多久,就有了收获。
许明远拨开一片缠绕着杂草的低矮灌木丛,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喜不已。
“棒槌!”
他心头一喜,差点喊岔了声。
一点醒目的红色参籽,俏生生长在翠绿的叶片之间。
他快步上前,仔细打量这株人参。
这时许明远眼角余光一闪,人参后方的草丛动了一下,露出一截灰褐色的长条状物体。
许明远眼角一跳,立刻停下自己的动作,站在原地不动。
看到灰褐色物体没有动作,许明远缓步后退。
退开几米远后,许明远这才松了口气,有些惊魂未定。
上辈子听说过不少守参蛇的传说,没想到这辈子真让自己碰上了。
眼看着到手的棒槌就要溜走,许明远有些不甘心。
仔细回想了一下蛇的模样,似乎没有那代表着危险标志的烙铁头。
许明远拿出驱动蚊虫用的艾草,轻手轻脚的挪到棒槌的上风口,用树枝搭建了火堆点燃。
很快,一阵青烟顺着风向飘到棒槌的位置。
等待了十多分钟,人参附近的草丛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蛇似乎被艾草的烟气熏走了。
许明远这才拿着索拨棍慢慢靠近,用棍子拨打棒槌附近的草丛,避免其中还藏着其他动物。
拨打片刻后,确定附近没有了蛇的踪影。
许明远这才放下心来,开始观察这株人参。
这株人参五片掌状复叶呈轮状伸展,叶片肥厚翠绿,茎秆挺拔。
人参的大小是通过茎叶进行区分,从小到大,分别称为“三花”“巴掌”“二甲子”“灯台子”“四匹叶”“五匹叶”“六匹叶”。
不出意外,这应该就是情报里的五匹叶了。
人工栽培的园参,每年可以增加一个复叶,一般六年的生长期就能长到五匹叶或六匹叶。
但这是野山参,野山参的生长速度有别于栽培人参,增加一个复叶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
也就是说,这棵人参很可能有几十年的年份,很有可能是大货。
许明远内心激动不已。
虽然激动,但该遵守的赶山规矩他依旧没忘。
他盯着人参,清了清嗓子,喊了一声棒槌。
随后自问自答一番,自己把这喊山接山贺山的流程走完了。
喊完山,摸出那根系着铜钱的红绳,仔仔细细地捆在人参秆子上。
老辈子说,这是怕人参娃娃跑了。
其实嘛,这根红绳更像是个显眼的记号,省得在草棵子里再找瞎了眼。
瞅着火堆还冒着缕缕青烟,许明远撸起袖子开干。
他先把人参周围的杂草烂叶子划拉干净,碰到盘根错节的树根,就用小锯子小心锯断。
没多会,人参的须条露出了土面。
许明远拿出鹿骨签子,开始这最磨人的活计。
他屏气凝神,拿着签子小心翼翼的剔开裹着须根的泥土。
这一步尤为重要,人参的须条很是金贵,是评判成色的重要标准。
每断一根须条,卖人参时价格就会往下掉一截。
抬参是个精细活,非常需要耐心,这要换成原身这个毛头小子来,还真干不好。
幸好许明远有了上辈子的经历,这么多年打磨,性子早就沉稳下来。
因此,这极其费事的活,他也干的不急不躁。
忙活了足有大半个下午,日头西斜,金灿灿的霞光照进树林,一株品形上佳的野山参终于让他抬了出来。
许明远的心情有些激动,把人参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