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56章 太祖旧制惊朝野,小官魂破待朝曦

第56章 太祖旧制惊朝野,小官魂破待朝曦(1 / 4)

御门听审的消息,像长了翅膀的蝗虫,一夜之间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挑担子卖豆腐的老汉敲着梆子喊:“早买早散喽!明天午门要审大官,官府说不定要封街!”茶馆里的说书人拍着醒木:“列位客官听真喽!这御门听审,可是太祖爷传下的规矩,当年审胡惟庸,那叫一个血流成河啊!”

连深宫里的宫女太监,都在墙角偷偷议论,眼神里满是紧张一谁都知道,这四个字一出来,京城就没安生日子过。

翰林院的值房里,天还没亮就点起了油灯,昏黄的光映着一张张惨白的脸,比宣纸上的留白还没有血色。

五个从六品的修撰、编修挤在狭小的值房里,围着一张方桌,桌上摆着一本翻得卷边的《太祖实录》,手指都在微微发抖。

一个刚入馆三个月的年轻修撰,攥着手里的狼毫笔,指节捏得发白,墨汁“啪嗒”滴在《永乐大典》的抄本上,晕开个黑团,他盯着黑团,半天没回过神,声音发颤:“御门听审……这不是只在《太祖实录》里见过吗?洪武爷之后,就没再用过几次,咱们……咱们这辈子竟能遇上?”

旁边的编修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青花瓷茶盏,杯盖“咔哒”撞在杯沿上,声音在寂静的值房里格外刺耳,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洪武爷当年,就在午门审过胡惟庸案,三天三夜,杀了三百多个官员,从侯爷到小吏,一个没跑。”

“午门的青石板缝里,渗的血半年都没擦干净,下雨的时候,石板上的血痕就像蚯蚓似的,顺着缝往下爬,吓哭了多少新科进士!”

“太宗爷也用过这招,比太祖爷还狠!”

另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翰林插话,他是成化朝的旧人,亲眼见过先帝弘治帝处理官员,却没见过这阵仗,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案几,“咚咚”响,像催命的鼓点:“靖难之后,那些不肯归顺的建文旧臣,全被拉到午门御门听审。”

“方孝孺就是在那儿被定的“株十族’,行刑的时候,午门外的哭声三天三夜没断,连鸟都不敢往那边飞!”

“嘶”

年轻修撰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狼毫笔“啪嗒”掉在地上,滚到墙角,他都没心思捡,脸色白得像纸:“这么说……陛下是要学太祖、太宗爷,大开杀戒?刘首辅他们……会不会也被……”

“别瞎说!”

编修猛地拍了下桌子,震得桌上的油灯都晃了晃,他下意识往窗外看了眼,生怕有锦衣卫的暗探趴在墙头上,手心里全是汗:“首辅是三朝元老,跟着先帝二十年,就算有错,陛下也该网开一面,最多罚俸贬官,不会真动杀心的……”

话虽如此,他的声音却越来越小,连自己都不信一一御门听审这四个字,从来就没跟“网开一面”沾过边。

他们没说透的是,御门听审的渊源,是刻在大明文官骨子里的恐惧。

洪武十三年,太祖爷朱元璋嫌刑部、大理寺审案拖沓,又怕官员勾结舞弊、欺上瞒下,干脆把大案搬到午门广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审案,谁也别想藏私,谁也别想求情。

无论是开国侯爷还是地方小吏,一旦被御门听审盯上,十有八九是活不成的一一当年的空印案,就在午门审了七天,杀了上千个掌印官,吓得江南的秀才们十年不敢考科举,怕考中了当官,哪天就被拉到午门问罪。

到了太宗爷朱棣手上,御门听审成了震慑群臣的利器,那些质疑他“靖难”名不正言不顺的文官,全被拉到午门,当着天下人的面一条条数罪,最狠的是御史大夫景清,被剥了皮还挂在午门楼上示众,百官路过时都不敢抬头,生怕皮上的血滴到自己身上,沾了“反骨”的罪名。

不光是翰林院,六部的小官们也人心惶惶,个个像惊弓之鸟。

吏部文选司的值房里,四个主事围着一本《大明会典》,手指在“御门听审”那一页反复摩挲,纸都快被摸破了,墨

最新小说: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神话版三国 五代风华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状元郎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