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开局死谏,我竟成了东林党党魁? > 第143章 出大事了!有人要造反!

第143章 出大事了!有人要造反!(1 / 3)

嘉靖三十八年夏,京师。

骄阳似火,炙烤着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

蝉鸣聒噪,更添几分烦闷。

西苑玉熙宫内阁值房内,虽放置了几大盆冰鉴,丝丝凉气从中逸出,但也只是堪堪抵住窗外涌来的燥热与无休止的蝉鸣。

值房中间的紫檀大案上堆满了奏章,今日当值的是内阁次辅徐阶,此时他正埋首于案牍之间,户部尚书方钝坐在他对面,眉头紧锁,愁云惨淡。

值房的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内阁三辅吴山疾步而入。

吴山脸上凝重,手中拿着几份加盖火漆的急报。

“徐阁老,方部堂。”吴山声音低沉,将文书放在案上:

“刚收到的急报。宣大总督催饷的八百里加急又到了!蓟辽总督那边也上疏,言兵士已数月欠饷,人心浮动,若再不发放,恐生哗变!加上之前东南胡宗宪部和俞大猷部虽已发上半年饷银,但下半年之饷亦需早作筹措。”

徐阶接过奏报,目光扫过。随后长长一声叹息,他抬眼看向方钝,那眼神里充满了询问:“方部堂?”“唉!”方钝亦是一声长叹,这位以廉慎著称的户部尚书,这是他执掌户部的第八个年头,执掌大明财政以来,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艰难的时刻。

“徐阁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工部催逼三大殿木料采办甚急,单是预支给工部欧阳尚书南下采买大木的款项,就占了五十万两。这还只是开头!依工部估算,三大殿重修,至少需银二百万两!钱从何来?”他摊开手,满是无奈:“更别说,九边重镇,月月催饷,大同那边刚递来急报,俺答部又犯边墙,烧杀抢掠,大同总兵董一奎奏请增兵加饷……这窟窿,是越填越大啊!”

吴山闻言,猛地一拍扶手,恨铁不成钢道:

“修!修!修!北虏铁蹄年年叩边,东南倭患未靖,如今河南、陕西、山西又报赤地千里!这才是燃眉之急!太仓的钱粮,难道不该先紧着活人性命吗?!”

他指向桌案上另一份摊开的、墨迹犹新的河南道监察御史的急报抄件:

“看看!豫西、陕东、晋南,数月无雨,河床见底,田地龟裂如蛛网!禾苗尽枯,流民已如潮水般涌向城镇!奏报中言,“村落十室九空,道旁时见饿浮,老弱转徙沟壑,壮者剜树皮掘草根以延残喘”……此乃人间炼狱!!朝廷若再无切实举措,恐生民变!那时,纵有万间宫殿,又有何用?!”

值房内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三大殿重修,是皇帝的心结,亦是严嵩固宠揽权的筹码,无人敢公然反对,但其耗费之巨与眼前灾情的惨烈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三省大早……”方钝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灾情奏报上,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深沉的悲悯和无力感:

“灾情之惨,前所未有。河南道御史奏称,受灾州县已逾四十,饥民恐不下百万之众……仓廪空虚,地方官吏束手无策,唯有不断上书请赈。可赈粮从何而来?”

他长叹一声,仿佛被这千钧重担压得喘不过气,目光扫过窗外刺目的阳光和聒噪的蝉鸣,更添烦闷:“户部早已是空壳,太仓银库跑马可过!各省税赋,或遭天灾,或受倭患,十之七八不能足额解京。开源无路,节流……节流?裁撤宗藩禄米?减百官俸禄?还是停了西苑的修葺和丹材供奉?”徐阶闻言,亦是苦笑摇头,他也知道大明朝如今的情况,方钝这个户部尚书确实当家当得艰难。吴山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道:“严阁老那边……可有说法?”

徐阶捻着胡须,缓缓摇头:

“元辅那边老夫已试探多次,谈及灾情,亦知事急,然三大殿乃陛下钦定工程,断无停止之理。至于开源节流……方部堂所言,件件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非朝夕可决,更非轻易可动。当下之局,恐唯有再严令受灾各府州县,自行开仓放粮,就地劝赈……杯水车薪,聊胜

最新小说: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状元郎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神话版三国 五代风华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