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继往开来(1 / 3)

转眼已是八月下旬,暑气渐消,秋意初临。

严嵩闭门思过半月后,皇帝一道圣旨,召他去西苑觐见。

于是在一个寻常的午后,严府那两扇多日未开的朱漆大门重新洞开。

没有煊赫的仪仗,没有前呼后拥的喧嚣,只有一辆半旧的青幔小轿,在几名沉默的严府护卫簇拥下,悄无声息向西苑方向行去。

西苑精舍中,嘉靖帝盘坐蒲团之上,对跪伏在地、一身素服的严嵩并未多言,只缓缓道:

“元辅年高,国事繁巨,不可久旷。卿既知过,当勉力报国,以慰朕心。”

寥寥数语,便定乾坤。

严嵩以额触地,涕泗横流,山呼万岁,旋即重着仙鹤绯袍,再入内阁值房。

与此同时,一道明发邸报传遍六部九卿:工部尚书赵文华罪证确凿,三法司会审定谳,拟斩立决,家产抄没,妻孥流放。

其身后所遗工部尚书之位,皇帝钦命严嵩主持百官会推。

尘埃落定,最终补缺者,乃是因丁忧去职的前工部尚书一一欧阳必进。

由是,欧阳必进成为了杜延霖新的顶头上司。

欧阳必进,字任夫,号约庵,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

此人乃严嵩妻弟,然为官清介自持,素有能名,尤擅刑名钱谷。

消息传出,朝野议论纷纷。

严党中人暗自庆幸,虽折了赵文华这柄快刀,却换上了欧阳必进这柄看似钝重、实则根基更深的老刀,严党在工部这一要害衙门的掌控,非但未失,反似更稳。

清流之士则扼腕叹息,赵文华虽除,然严嵩不倒,欧阳必进接任工部尚书,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吏治崩坏之“根源”,依旧盘踞中枢,岿然不动。

与此同时,另一道圣旨,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京师官场激起了更为复杂的涟漪。

圣旨由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亲自捧至工部都水清吏司衙门宣读。

………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杜延霖,忠勤体国,勇于任事。前番河南河工,临危受命,涤荡积弊,首创“招标’之法,解河工燃眉之急;更亲临险地,搏命沉排,筑堤安澜,保百万生灵免于鱼鳖。其功卓著,其行可嘉。特赐婚于前国子监司业王旒之女王氏,以彰其功,以酬其劳。着礼部择吉日完婚,钦此!”“赐婚?!”

圣旨宣读完毕,衙门内一片死寂,旋即响起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杜延霖接旨谢恩,心中百味杂陈。

皇帝此举,用意深长。

褒奖其功是真,安抚其心是真,借机笼络这位已赢得巨大民望和士林清誉的孤臣,亦是真。然更深一层,这“赐婚”本身,何尝不是一道无形的枷锁?

将他这位以“天下为公”自许、锋芒毕露的孤臣,与清流名门王家捆绑在一起,纳入某种“体统”之中?

圣旨既下,杜延霖于公于私,都需亲往王旒府上拜会。

王旒因率士子伏阙被贬为福建闽县教谕,却因淋雨染恙尚在京师调养。

如今圣旨既下,赴任之期自然延至婚礼之后。

踏入王旒在京的府邸,清雅朴素,书卷盈室,几竿翠竹疏影横斜,映衬主人的风骨。

书房内,王旒一身半旧青袍,面容清瘫,眉宇间带着一丝被贬谪后的沉郁,却并无多少颓唐之色。见杜延霖进来,他眼中先是精光一闪,随即化作温厚长者的笑意。

“沛泽来了。”王旒示意杜延霖坐下,亲自为他斟了一杯清茶,“圣上赐婚之事,老夫已知晓。此乃陛下恩典,亦是……你我两家之缘。”

杜延霖起身,郑重一揖:“晚生惶恐。前番伏阙之事,连累王公遭贬,晚生心中……”

“不必多言!”王旒抬手打断,目光炯炯:

“伏阙之事,乃老夫心之所向,何须你担责?“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老夫纵遭远谪,然此心光明,俯仰无愧!倒是

最新小说: 神话版三国 浜?墤锛氫粠杈瑰尯閫犲埌鍏ㄧ悆鍐涜锤 绾㈡ゼ涔嬭儨澶╁崐瀛 三国:边城小吏,开局截胡貂蝉 状元郎 三国:边关悍匪,被天幕曝光身份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大明首辅:开局怒怼嘉靖 五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