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没见,这文记者变化也不小,记得当年跟她闲聊,她说她25岁,那现在应该是33岁了,却根本不像这个年代30多岁妇女的打扮,而是上身穿着灰色针织衫,下身穿白色连衣裙,很有一股文艺知性的气息。
文芸撩了下耳边头发,笑道:“我早就不当记者了,现在是自由作家,我就是没事出来到处瞎溜达,采采风找找灵感。”
自由作家?杨凌心说那不就是无业游民?
不过文芸也确实有当无业游民的资格,她的父亲是当年那个给杨凌颁发奖章的文首长,8年前就是东城的一把手,如今早就更进了一步。
杨凌每天都看报纸,时不时的就能在报纸上看到文芸父亲的名字。
所以文芸是正儿八经的高干子弟。
杨凌正满心羡慕呢,瞥见345路进站了,他赶紧对文芸道:“文记.. .文同志,车来了,咱们回见。”说罢他快步朝票车走去。
看杨凌上了车,文芸犹豫了一下,鬼使神差的也跟了上去。
杨凌上车后注意到文芸也跟了上来,有些诧异:“文同志跟我顺路?”
文芸笑道:“我本就是无目的的乱走,去哪不是去?我有预感,跟着你我肯定能找到灵感。”杨凌倒不在意她跟着,只是提醒道:“我是要去十三陵公社,是乡下..... ..”
“乡下就乡下,明十三陵正好我没去过,我介绍信随身带着呢,去哪都不怕。”
杨凌心说大姐,我跟你说的是介绍信的事吗?乡下条件那么苦,你一个高干小姐别到时受不了,再折腾我送你回来。
“上车的两位到哪下,来买个票!”售票员拿着票本子走了过来。
“昌平东关!”
“我也到昌平东关!”
“你俩一起的?俩人一共4毛3。”
“我来我来!”文芸抢先买了票。
杨凌心说倒是给自己省了2毛多钱。
票车晃悠悠的行进,两人小声的闲聊着。
文芸惊讶于杨凌现在竞然是副厂长,杨凌却惊讶文芸都33了,竞然还没结婚。
怪不得杨凌感觉她身形和皮肤完全不像30多结婚生子的状态呢。
只能说得亏文芸是高干子弟,换住在农村或者大杂院,这么大年龄还不结婚,邻居们能把她脊梁骨戳断。
杨凌还从文芸嘴里得知,7年前她就不当记者了,追求了7年的文学梦,却连一部中篇小说都没写出。文芸倒是给杨凌念了几首她自己写的诗,差点把杨凌的牙酸倒。
杨凌心里给她的评价就是,一个毫无才气的文青少.....不对,是文青中年妇女,跟后世贾浅浅之流有一拼。
“曜!我在四九城这么多年都不知道这边环境这么好!不行!灵感来了,我得赶紧记下来!”两人在马家屯村外一下车,文芸就一番感慨,然后掏出小本子开始写写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