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牛经纪奎维尔。”伯德简洁地介绍了一句,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
恩斯特挑了挑眉,心里暗自腹诽:什么牛经纪,说白了不就是牛贩子吗?
跟华夏农村里那些走街串巷收猪卖猪的二道贩子,干的都是一回事。无非是低买高卖,赚个中间差价,只不过打交道的对象从猪变成了牛而已。
这次红河谷农场购买牛犊子的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恩斯特的计划是先养一千头牛,这个数量在这种级别的牛市上是根本买不到的。
牛市里摆着的,大多是附近农牧场淘汰下来的小牛犊,数量零散,品质也参差不齐。
他们来这里,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挑选几头品相好的种牛,为后续养殖打基础。二是找一个靠谱的牛经纪,毕竟大规模采购这种事,还得靠这些圈内人牵线搭桥。
像这种牛市,表面上是买卖双方直接交易,实际上背后都有牛经纪在运作。
他们的关系网比蜘蛛网还密,哪个农牧场有牛要卖、谁家的牛品种纯、谁家的牛长得壮,他们门儿清。只要付点佣金,就能省不少事。
显然,伯德早就跟奎维尔谈妥了细节,现在带过来,不过是让恩斯特最后拍板,顺便开支票而已。简单打了一个招呼,详细的规定了一些要求后,几人随后走到一旁的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很快打印好了合同,恩斯特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当场签了字,支付了订金。
奎维尔拿着订金支票,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连声道谢后,才脚步轻快地离开了,估计是赶着去联系牛源了。
奎维尔走后,伯德看向恩斯特“拍卖台那边现在有几个不错的家伙,品相都挺好的,你要不要过去看看?”
“当然要去。”恩斯特点头应道,顺便吸了吸鼻子。
不知道是不是跟马西姆聊了半天电话的缘故,他居然觉得自己已经有点适应牛市里这股混合着牛粪、干草和汗水的味道了。
伯德也不废话,转身带着恩斯特,还有保镖穆勒和汤姆,朝着拍卖区走去。
没走几分钟,几人就来到了一个场地,看起来像个小型马戏团的表演场,中间有个稍微隆起的小平台,应该就是拍卖用的展台,四周则摆放着一圈长椅,供竞拍者休息。
恩斯特在门口的登记处交了一笔保证金,领了一个写着18号的号码牌,这是他的竞拍编号。几人找了个相对安静、人少的角落坐了下来,刚坐稳,伯德就凑近恩斯特,压低声音介绍道。“在这里拍卖的牛,基本上就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优质种牛,用来改良品种的;第二种是品效好的小牛群,一群大概七八头到十几头不等;第三种就是一些特殊牛群,比如稀有品种或者进口杂交的牛。”说到这里,伯德又补充了一句“我听人说,今天会有四头美国和牛压轴拍卖,你要是感兴趣,等会儿可以留意一下。”
美国和牛?恩斯特心里一动。
进入90年代后,日本解除了和牛出口限制,美国立刻引进了一批日本和牛,然后跟当地的牛进行杂交,培育符合美国人口味的新品种。
虽然美国和牛和日本和牛一样,都以肉质细腻著称,切开后能看到像大理石花纹一样的纹理,吃起来嫩滑多汁、风味浓郁。
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日本和牛讲究的是入口即化,脂肪含量更高,口感更绵密。
而美国人更喜欢有嚼劲的牛肉,所以美国和牛在培育时,特意调整了脂肪比例,让肉质更有弹性。不过千万别以为这些美国和牛会被人疯抢,真实情况恰恰相反,根本没多少人问津。
原因很简单,就两个点。
贵,且半成品。
一头美国和牛的售价,差不多能买四头安格斯种牛了。
安格斯牛可是美国的国牛,肉质好、生长快,性价比极高。
花四倍的钱买一头美国和牛,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