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展到盲人们被送到闲置的精神病院隔离,李华阳舒了口气。
又或者,李华阳是换了口气。
他现在就像是一个游泳运动员一样,前面这一段就像是一口气游了过来。
当然,事实上,这么长一段,他不可能真的一口气看过来,只不过阅读时候的感觉是这样的。虽然木羽新作里面写得很细腻,甚至有时候会有种絮絮叨叨的感觉,但是读起来非常顺畅,节奏感很强。
到这时,李华阳感觉到,这就应该是木羽的小说。
木羽前面的小说,全部都是这样,节奏感十分强,读起来特别通畅。
不管木羽用什么样的手法,这种核心的感觉并没有变化。
等盲人们到了精神病院之后,李华阳才发现,故事刚刚开始。
之前那些慌乱、紧张,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到了精神病院之后,忽然变得不值一提。
在精神病院,当所有人都看不见一一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并不知道医生的妻子还能看得见,这个时候,他们的世界缺乏监督者、观察者,道德的底线开始一步一步被踩踏,变得越来越低。到处都是污秽,人们不穿衣服、随地大小便,隔着稿纸,李华阳似乎都能闻到那种混乱的、刺鼻的味道。
李华阳忽然想到《中庸》里面的一句:莫见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最隐蔽的言行和细微的小事情中,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真实品性,因此君子应该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然保持谨慎自律。
慎独,李华阳一直认为这是评判一个君子品性的标准。
但是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李华阳疑惑起来,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世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人真的不会融入到大环境中么?
最开始,医生显然是那个“慎独”的人。
他去上厕所的时候,褪下了裤子,裤子上都是粪便,但是当听到有人进来的时候,他因为羞耻心又把裤子给提了上去。
但是这点羞耻心,很快就会消失,人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变成野兽。
后来,盲人匪徒的出现,显然是故事高潮的开始。
这个小世界的堕落,开始加速,短时间内变成了地狱。
木羽直白、冷酷的文字,写出了这个小世界的肮脏、龌龊以及邪恶。
李华阳看稿子的速度确实很快,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把这篇二十万字的稿子给看完了。
等他看完之后,发现杨翊依旧伏案在工作。
他忍不住感慨,木羽是一个工作十分认真的人,这两个多小时,木羽就没怎么起身。
至于这篇小说……如果是中篇就好了。
但是随后李华阳又想,即便是中篇,他们《燕京文学》恐怕也收不下这篇稿子,因为里面的寓言性实在太强了,很容易让人产生政治联想。
小说里面,政府的强制隔离政策,带有着强压的意味,而且做得确实不好。
但凡卫生部能够给盲人们足够的保障,精神病院里面也不会成为这样的地狱。
像这种,政府在故事里面是负面形象的,即便这个政府看起来丝毫没有中国政府的影子,也一定会让人产生联想。
中国的读者,自然是联想到中国的政府,他们也不会认为,木羽这样一个中国作家写的小说,隐喻的是外国某个政府。
而这种联想,是他们最担心的。
其实李华阳认为,小说里面这种寓言性,倒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政府,而是一种普世性的描述。只不过,别人可不会这么想。
一切的政治风险,都是从这种联想开始的。
而如果要把这种寓言性改掉,那小说就完全不对味了。
除了政治上的联想,这篇小说在性方面的描述也太过露骨,一般读者能够接受得了么?
在如今这样一个压抑的时代,李华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