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最近社里工作很忙啊?”
“主要还是人少了。”李小林笑了笑,“原先我们收到的稿子少,每天考虑的是到哪儿搞点稿子,现在收到的稿子越来越多,又有另外一个烦恼,就是稿子快审不过来了。”
“这也是幸福的烦恼。”
“幸福是真的,烦恼也是真的,想要给社里面增添一点人手,但是太困难了。你在学校工作,应该也清楚,这一批学生还没出来,想招个人比较困难,我已经在考虑,今年从那些大学里面要点实习生过来。”杨翊笑道,“你们招实习生还是简单的,复旦、同济、华东师大够你们挑的。”
“那也没有在燕京好啊,你们师大还有燕大还是更好挑一些,要不从你们师大弄两个实习生过来?”“没问题啊,你真要的话,学生都好说,我可以帮你做点工作。”
现在学生毕业之后分配工作,原则上还是尽量让学生能回到考来的地方,当然了,这个原则常常是满足不了的。
特别像一些部分地区招生的学校,学校的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城市,如果让他们哪儿考来的回哪儿去,那分配就不均匀了。
像师大的学生,本科毕业,如果不继续深造了,那首先考虑的肯定是留校,然后再考虑留燕京,如果燕京也留不下来,上沪这种大城市其实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分配可不是按照学生心意来,除了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挑之外,其他人只能服从安排。另外,也不是说你单位想要大学生,上面就会给你分配。
现在大学生这么少,要是每个单位都给指标,怎么分得过来?
即便是《收获》,也不是说想要人就一定能弄来的。
因此,杨翊说这话的时候,李小林还是有些心动的,要是能从师大中文系蓐两个学生来,那可太好了,现在李小林就在瞄着复旦中文系。
“那回头我试试,看能不能去要一下。”
“没问题。”
杨翊笑了笑,其实他觉得,如果把巴金老爷子搬出来,别管是从师大、燕大还是复旦要几个毕业生过来还是简单的。
李小林上下看了看杨翊,又笑眯眯地说道,“要不然,你来我们社吧,你女朋友不是上沪的么,来了我们社,以后你们离得近了,不是更方便了么?”
杨翊没想到李小林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来了,连忙说道,“小林姐,我可不行。”
“你怎么不行?”
“我吧,眼睛不太好,看东西时间长了,眼泪都止不住。在编辑部工作,每天总不能不看稿子吧。”李小林扯了扯嘴角,“看你紧张的,就跟你开个玩笑。”
杨翊说他看东西时间不能长了,不然眼泪止不住,李小林当然不信。
《空谷》这篇稿子怎么来的,她可是清清楚楚。
之前于炳昆为了《空谷》,天天去守着杨翊,那时候杨翊写起稿子来,一坐就是半天,都是纹丝不动,而且听说晚上都能写到半夜。
就杨翊这种人,简直是天生的编辑圣体。
李小林当然也不全是开玩笑,如果杨翊真的有一点点想法要来上沪工作,她肯定是要把他给争取来的。杨翊来了,不仅仅能够干编辑工作,他自己还能供稿,简直是两全其美。
但是看杨翊这样子,她就知道杨翊根本不想来杂志社工作。
杨翊当然不想来杂志社工作了,你让他写一天东西,看一天外文资料,那都没问题,那你让他去审稿、校稿,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收获》这边编辑这么少,李小林他们几个现在都忙不过来了,等到后面稿子越来越多,会更忙不过来。
杨翊过来,肯定自动变成一只生产队的驴,每天都不能停转,哪有他现在在师大舒服,寒暑假还能休息休息。
师大现在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年货太简陋,不过这是杨翊能够忍受的。
杨翊挠了挠脑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