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两天杨翊都是白天在招待所写作,傍晚去找董智芝一起吃晚饭。
不过这两天天气不太好,一会儿冷一会儿暖,而且偶尔还下点雨,吃完饭之后根本不适合出去轧马路,所以每次吃完饭,杨翊都直接把董智芝送回了宿舍。
其实轧不轧马路都无所谓,只要能见到董智芝,杨翊就足够高兴。
周四上午,杨翊没有待在招待所写作,吃过早饭他就去了作协。
到了作协,他直奔《收获》编辑部。
这次李小林在办公室坐着,见到杨翊来了,她笑着说道,“我这两天都惦记着你什么时候来呢,前天彭老师说你这两天要来。”
“本来说昨天来的,不过有点事情耽误了。”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主要是写到关键部分,他也不是很想停下来。
按说这种搬来的小说,谈不上什么状态不状态的,但是杨翊在写的时候,确实能够感觉到状态的起伏。主要是在写的过程中,肯定没有办法全文照搬,还是会融入一些自己的东西进去。
原作中的很多东西,作为读者的时候看,感觉不出来问题,但是当杨翊提起笔要把它给写出来的时候,还是会发现一些地方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搬过来,必须要做一些改动。
比如说第一个盲人回家之后,家人们问他眼睛是什么感觉,他心里想的是“有一个牛奶海进到我眼睛里面来了”,杨翊之前读的时候觉得这个描述挺好的,也很有意思。
但是他自己写的时候,就觉得写出来味道不太对,他就把“牛奶海”给改成了“雪原”。
其实最开始,杨翊是想改成盐海的。
但是杨翊回想起自己看过的盐海,好像又不是白色了,就给改成了雪原。
写雪原的时候,杨翊想到之前去电影学院朱辛庄校区的路市场,就是白茫茫一片。
李小林笑了笑,也没问他有什么事情,只是问,“你在上沪还要待几天?”
“不确定,先过了二十三号再说。”
“明天就是二十三号了……你要是迟几天走,可以来参加我们这边小年的活动。”
上次来的时候,杨翊就听《上沪文学》那边人说过小年活动的事情,他笑着点头,“嗯,要是小年我还在上沪,肯定来参加。”
李小林给杨翊拉了个板凳,就在她工位旁边,杨翊道了声谢,坐了下来。
“本来还说要把莫干山笔会的一些东西寄给你,正好你来了,一会儿我直接把东西给你,免得寄过去的路上出什么问题。”
杨翊点头,“好。”
李小林非常忙,刚才跟杨翊说话的时候都在看文件,这会儿才终于把工作放下,笑着问道:“你女朋友拍电影的事情,确定了么?”
杨翊诧异道,“小林姐你怎么知道?”
“因为黄导能找到你女朋友,还多亏我给提供信息。”
杨翊越听越迷糊,为什么黄蜀芹找董智芝,还要通过李小林,这中间到底是什么情况?
看到杨翊发懵,李小林笑着解释道,“我爱人在上沪制片厂担任编剧,跟黄蜀芹导演是同事,那段时间你的节目刚播嘛,有天黄导就在办公室说之前在动物园见过你,被我爱人听见了,两人就聊上了。后来黄导接了部新电影,想要找你女朋友参演,却又想不起来她在哪个团,便想让我爱人帮忙问问。”杨翊听完李小林的解释,忍不住感慨,“这世界真是太小了。”
“是啊,我当时也是一样的想法,世界太小了,或者说是上沪太小了?现在情况怎么样,确定要参演么?”
“嗯,已经确定了,夏天就拍。”
“等她电影出来,我一定去捧场。”
杨翊笑了笑,其实董智芝拍的《苦果》已经上了,不过这事他也就没主动说了,总不能真让李小林去买票捧场吧。
他看李小林桌上堆的都是资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