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其他类型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260章 人心终究会变,他已经算宽容,可总有人反复挑战底线!

第260章 人心终究会变,他已经算宽容,可总有人反复挑战底线!(1 / 3)

洪武时期!

建元洪武已久的朱元璋,看着天幕视频,眼底忍不住浮现出往昔的痕迹。

他犹如又回到那个刀光剑影、与群雄逐鹿的年代。

在那些揭竿而起的队伍中,他当时几乎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一个乞丐,勉强混进义军,从最底层的卒子做起,再带着徐达等兄弟一路拼杀,才终于打出自己的地盘。

能从叫花子走到真龙天子,难道只是运气?

这一路的血与泪,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其中许多场景,直到如今仍深深烙在心里。

他记得长子朱标出生时,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喜悦。

那一刻,他才真切觉得自己有了根,有了延续。

孤苦半生,终于不再是孑然一身。

他也记得鄱阳湖那一战。

陈友谅声称要“一战定乾坤”,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

那一役打得极其艰难。

当听到陈友谅殒命的消息时,他心中的激荡难以言喻——天下稳了!

还有洪都保卫战。

朱文正硬是凭一己之力死守百日,撑到他回援。

那简直就是奇迹!

可惜,文正后来背叛,让他心中始终遗憾。

说到底,朱文正叛乱,他自己也有责任。

毕竟是宗亲,却多少亏待了。

而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朱标才是储君。

文正功劳太大,又正值壮年,已经位至五军大都督。

若继续往上提拔,岂不威胁到太子的地位?

正因如此,他不得不防。

可没想到,这一防,竟逼出了叛逆。

事后他也反思过,但最后仍告诉自己:为大明稳固,别无选择。

“遇春啊,你走得太早了。”

念及常遇春,朱元璋仍旧感慨。

他和徐达,乃是自己打天下的两大支柱。

偏偏常遇春未等开国便撒手人寰,那时他痛彻心扉。

后来,他让常遇春的女儿成为太子妃,也算是抚慰老部下的忠魂。

沉浸往事许久,朱元璋才缓过神来。

“父皇创业不易,儿辈当铭记于心。”

朱标开口,先是训诫弟弟们做人要守规矩,随后又扫视群臣。

殿中大臣,多是当年跟随太祖征战的功臣。

这些年,虽有不少人被处死,但那都是咎由自取。

若想得善终,就必须安分守己。

臣子们自然听懂了太子的言外之意,纷纷俯身表忠。

朱元璋望着殿下这些人,眼中怅然转瞬即逝。

人心终究会变,他已经算宽容,可总有人反复挑战底线!

【朱元璋在位时,于政治、军事、经济上均进行整顿。】

【胡惟庸任丞相后权势膨胀,威胁皇权,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逆罪处死胡惟庸,并废除丞相制。】

【地方上,他废行省,设三司:布政、按察、都指挥,三者分立、互相牵制,并设巡检司查缉奸伪。】

【他设立锦衣卫,授予侦察、缉捕、审问、处置等权力。】

【军事上,废大都督府,改设五军都督府,分权于兵部,军权集中皇帝一人之手,并确立卫所制。】

【经济方面,移民屯田,修水利,减赋税,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复兴科举,开创“洪武之治”。】

【但其晚年三大案,屠戮开国功臣,导致后继缺乏名将,埋下靖难祸根。】

每一位开国之君,都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秩序。朱元璋亦然。

在制度上,他虽继承前朝框架,但做了深刻调整。

首先,废丞相制!

两千余年的丞相制度,到他这里画上句号。

皇权集中,君相并制,优劣并存。

遇到勤政英明的君主,尚能治理;若是怠政之君,国

最新小说: 清冷权臣的逃婢 [娱乐圈]在全球选秀当顶级爱豆 失控悖论[先孕后爱] 小情书 [综武侠]开局一座恶人谷 七十年代漂亮炮灰 作精的疯批未婚夫 神子她黑化后 一场栾树雨 斓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