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属地,刺史的官职只是用来管理秦州流民而已。
刘义真吩咐亲随安置谢瞻后,动笔在回信中向刘裕细述自己的打算。
首先,长安不能再有安西将军了。
在刘义真收取渭北,光复岭北后,关中实实在在称得上四塞以为固,易守难攻。
这种情况下,再设立一个军政一手抓的安西将军,极易形成割据势力。
刘义真不愿意给到王镇恶自立的机会,所以把他带走,也不会拿关中去试探任何人的忠心。
他会把关中的军政分割开,这样的话,就需要有一名不懂军事,且有自知之明,不会过多干涉军务的雍州刺史。
毕竟军事上的事情,最忌令出多门,所谓刺史,一心处理内政即可。
而刘义真的安西将军府恰巧就有这样一个人选,正是安西长史王修。
以王修辅佐刘义真平定关中的功绩,以及他二把手的身份,接替刘义真成为雍州刺史并非难事。
至于关中的军队,刘义真计划一分为三。
以傅弘之领冯翊太守,都督渭北之冯翊、北地、扶风三郡诸军事。
以段宏领京兆太守,都督渭南之京兆、始平二郡诸军事。
以安定太守王康都督岭北之安定、新平二郡诸军事。
刘义真选择王康都督岭北军事,而非其兄王基,则完全是因为王康的才能更出众。
这年头弟弟的职位在兄长之上并不稀奇,譬如王镇恶与王基,谢晦与谢瞻。
同时,傅弘之担任雍州司马,在冯翊郡的治所临晋县(陕西大荔)办公,而王修则坐镇长安处置政务,形成长安-临晋的政军二元制格局。
段宏、王康二人皆受傅弘之的节制,但傅弘之只是司马,并非刺史,无权任免他们的将校,从而限制了傅弘之的权力。
王镇恶的部众会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岭北,其中安定八千,新平二千,共计一万。
剩余二万将士将会与飞骑军一并驻扎在渭北,隶属于傅弘之,待补充了将士,共计二万五千人。
当然,刘义真还准备等回到了渭北,找渭北士族索要部分部曲,同样会归属在傅弘之的麾下。
现在的情况跟刘义真刚穿越时可不同了,那时候,只有王镇恶才有威望统率后秦降卒。
而在如今,哪还有后秦降卒,大家都是晋军。
傅弘之出自北地傅氏,虽然早在东晋永和年间(345年-356年),其祖父就已南渡,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傅字,也算是关中人,以他目前在军中的威望,完全能够取代王镇恶。
刘义真对于傅弘之的能力也是放心的,临晋县毗邻蒲坂,一旦河东郡有事,傅弘之也可以快速增援朱超石。
而傅弘之原有的五千南方步骑,将会交给王镇恶。
刘义真南下时,将会由王镇恶、沈田子各领五千将士随行护卫,这些南方将士离家太久,也是时候带他们回去探亲了。
至于关中三股军事力量的最后一股,段宏则会统领二万义从军驻守渭南。
同时刘义真会在确认北魏不可能西进的情况下,命令段宏把义从军打散,重新组编,消除他们身上的部曲属性,等到将来刘裕派人替他们分田,这些人也得了田地,自然会把家眷从渭南士族的坞堡中接出来,等同于白白得了二万隐户。
这件事,渭南士族无法阻止,否则就得是他们承受义从军的怒火了。
正因如此,刘义真才会打渭北士族部曲的主意。
刘义真对自己的安排还是挺满意的,王修与傅弘之分领军政,相互配合,定能替他看住关中。
王修手头没兵,傅弘之是名义上最高军事长官,但段宏与王康合力,麾下将士也不比他少。
而且,傅弘之虽然能带王镇恶的兵,但这些将士都并非他的嫡系,真要作乱,都不用刘义真亲自北上,只需王镇恶带上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