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启眯了眯眼。殿外突然传来编钟声响,是宗庙晨祭开始的信号。他顺势拱手告辞,白袍在门槛处翻卷如浪,转眼就消失在晨雾中。
待脚步声彻底远去,姬娆的笑容瞬间冷了下来。她抓起案上茶盏狠狠砸向墙壁,陶片碎裂的声音惊飞了檐下的燕子。女卫们噤若寒蝉,她们知道娘娘从不轻易动怒——除非真的触到了逆鳞。
“他在试探。“姬娆盯着地上四溅的水渍,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烧了学堂还不够,现在要赶尽杀绝。“她必须更快,更隐蔽。那些贵族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危险从来不是地窖里的烛火,而是被火光点燃的眼睛。
地窖里的烛火,一夜比一夜亮。最初只有阿粟和几个失去亲人的孩子敢来,后来渐渐有了扛着陶罐的老者,挎着竹篮的妇人。他们像夜行的老鼠,借着送水送饭的名义,将写着字的陶片藏在罐底,将刻着符号的果核缝在衣角。
一个叫“老陶“的奴隶工匠来得最勤。他总是一身窑灰,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黏土。这夜他带来个惊人的消息:“娘娘,老朽烧了批特别的陶器。“他从怀中掏出个巴掌大的陶碗,底部赫然刻着个“水“字,“混在下月贵族祭祀用的礼器里了。“
姬娆接过陶碗的手微微发抖。在商人的信仰里,祭祀用品沾染邪祟会招致灭族之祸。老陶这是拿全族人的性命在赌。
“他们用我们的手做器皿,用我们的血祭神,却怕我们认识一个字。“老陶的冷笑在地窖里回荡,脸上的皱纹像干裂的陶坯般深刻,“那就让他们看看,字是怎么活过来的。“
烛光摇曳中,姬娆看着这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忽然想起现代博物馆里那些无名的商朝陶器。那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上铸着主人的族徽,而真正制作它们的工匠,连一个指甲盖大的记号都没能留下。历史从不记录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确实存在过——就像此刻地窖墙上密密麻麻的刻痕,沉默却固执地证明着什么。
比干终究还是找上了门。那是个飘着细雪的黄昏,姬娆正在地窖里教孩子们用炭笔在陶片上写字。突然一阵刺骨的寒风灌进来,大祭司的白袍像一面招魂幡垂在台阶上。
“苏氏,你可知自己在做什么?“比干的声音比冬雪还冷。他手中的青铜权杖重重顿地,震得墙上的炭灰簌簌落下。
孩子们像受惊的鸟雀挤成一团。姬娆缓缓起身,挡在他们前面。她今日未施粉黛,发间只簪了支木钗,可挺直的脊背却像朝歌城墙般不可撼动。“教人识字,何罪之有?“她平静地与他对视,声音清晰得能刺破风雪。
比干的权杖再次砸向地面,这次震裂了一块地砖:“商人以神权治国,文字乃通神之物,岂容贱民染指?你这是在动摇国本!“
“那大人可曾想过,“姬娆轻轻抚过案上的龟甲,指尖沾了未干的墨迹,“为何神只与贵族对话,却从不肯听奴隶一言?若是真正的天命,为何怕被人看懂?“
地窖里突然安静得可怕。比干的脸色由白转青,权杖上的青铜铃铛无风自动:“狂妄!你不过是个东夷战俘,也敢质疑天命?“他突然指向缩在角落的阿粟,“这些贱民生来就是牲口,识字只会让他们妄想不该得的东西!“
姬娆不退反进,一步踏上前:“大人,若文字真能通神,那神应当听得懂所有人的声音——无论贵贱。“她突然抓起阿粟的手,将那孩子掌心的“火“字亮给比干看,“还是说,大人怕的根本不是神灵震怒,而是有一天,这些''牲口''能看懂你们写的契约?“
比干的白须剧烈颤抖。他猛地举起权杖,却在落下前硬生生停住——权杖尖端离姬娆的额头只有一寸,而她的眼睛眨都没眨。
“你会后悔的。“大祭司最终甩袖而去,权杖上的铃铛响得像索命咒,“等着看天罚降临吧!“
地窖重归寂静。孩子们还保持着蜷缩的姿势,像一群被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