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声,是尹遥收了嘉庆坊中的早饭摊儿,又同陆娘子一道儿,赶来铺中制作糕饼并筹备午市。尹遥一进门,就先发出了灵魂拷问:“杜昭,方才我们进南市时,布告栏上怎么没见着咱家今日的水牌?”
安心个鬼。
看到桌上刚写好的一沓传单,连墨迹都还没干,尹遥讪笑了一声,难得有些气虚:“无妨,你慢慢儿画,午时开市前贴上就行。”两人身边今日还跟着个小姑娘,正是逢家塾旬休的尹七娘,她有模有样地朝杜昭施了一礼:“杜郎君早。”
杜昭亦笑道:“小娘子早啊。”
尹遥和陆娘子自去后院儿,尹七娘则留在堂屋中,她瞧了瞧那沓写好的传单,惊叹道:“杜郎君写字真整齐啊!”
杜昭失笑,这小娘子小小年纪,显还看不出书法好坏,只看得明白是否整齐。
然后便听尹七娘又道:“我阿姐藏在家里那份过所,是你的吧?我瞧见上面写了′杜"字儿呢,夫子前几日才教过的!”“……对。“杜昭扶额,真扎心哪,不愧是姐妹俩。尹遥掏出钥匙,刚准备去开厨房门,便听陆娘子道:“三娘,那石桌上的,该不会是今早送来的肉吧?”
陆娘子说完,便瞧见她手上的钥匙,不免噗嗤一笑:“你这孩子,虽说仔细些没错儿,但你这也…”
摸了摸鼻子,尹遥心道自个儿真是多此一举,锁厨房门作甚,不过是些食材酱料,有什么好偷的不成……
铺子已开了有段日子,尹遥和陆娘子早已驾轻就熟,抱起院中的柴火,填到灶膛中生起火,先煮上今日的免费饮子。紫苏叶洗净,下入锅中,加甘草、陈皮,熬煮至紫苏叶变软,倒入少许饴糖搅匀。
这刚煮好的紫苏饮还是暗黄色,待略凉一凉,尹遥又放了几片儿干香橼,香橼片泡软后,紫苏饮的颜色也变成了清澈透亮的淡粉色。“七娘!"她朝堂屋中扬声喊了一声。
“阿姐,怎么啦?"七娘马上跑过来。
尹遥递过去两个杯子:“先喝些饮子再玩,顺便给杜郎君也拿一杯。”杜昭端详面前这一杯,据说是顺带着给他的紫苏饮。杯子是东家前几日特意购的白陶,衬上这粉红的颜色,味道先不说,便是这么瞧着,也确实清新怡人以朱砂、藤黄、钛白加水调和成淡粉色,他又在今日那水牌的菜色旁,加了一杯紫苏饮,碧绿鲜嫩的春菜,与粉红清新的饮子相互交映,让人一下子便仿佛到了春日郊外。
今日恰逢张寺丞父子俩都旬休,张小郎君这几日总听尹七娘念叨,说自家阿姐的铺子,上新了许多样儿春菜,便也闹着要来尝鲜。夫妻俩一商量,就带自家的宝贝儿子,往这南市来了。一进南市,窦二娘先被布告栏张贴的水牌给吸引了注意力:“夫君你看,是沈记的春日鲜,咱们可得尝尝。”
张寺丞点点头,又听张小郎君在一旁道:“阿娘,我要吃那个!”代售沈记糕饼的小摊上,今日都新上了一种名为“青团"的糕饼,是陆娘子将糯米蒸熟后,与艾草汁拌在一起舂成米糕,再包上咸鸡子黄和豕肉松,再上锅蒸制而成。
此物颜色翠绿、清香扑鼻,引得路过的百姓,不少都停下来买一个尝尝,自然也吸引了张小郎君的注意力。
一家三口迈进沈记铺子的时候,张小郎君手上还捧着个青团在啃。“张大郎,你来啦!"还是七娘眼尖,三人一进门便瞧见了。“二娘,你们怎么来了?“尹遥刚送走一波客人,正在收拾碗筷,一抬头便见到张家一家三口,不免有些惊喜,连忙跟几人打了声招呼。窦二娘笑道:“听你家七娘提起春菜,便想着来尝尝鲜呢。”一家三口寻了张空桌坐下,窦二娘朝店中瞧了一圈儿,又道:“你们家小罗呢,怎么没见人影?”
尹遥朝着张大郎手中的青团努了努嘴:“喏,她见铺子里人手够,便朝我支了些钱,也去卖青团啦。”
罗珊娜这些日子跟李娘子玩得投缘,这不,跟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