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夫他多看两本书,对学业有益。”不等林芫花开口,林青叶抢先一步说:“光看书做学问,就是个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得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锻炼自我,方能言谈有物。”王有德听了,若有所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一拍手:“赶明儿家里地里的活,得让王茂帮着干点。”
王茂”
姐弟俩到了家,老爸林书润也回来了,提着一条做青团要用的大肥猪肉。林芫花唤弟弟看着锅里的豆沙,别熬干了。林青叶嘴上不耐,屁颠屁颠盯着铁锅,时不时拿锅铲搅一搅,担心糊锅。林芫花则在水井边清洗艾草嫩叶,用鹅卵石研磨捶打出艾草汁。碧色的草汁经过纱布过滤,与一定比例的开水,添上澄粉搅拌。澄粉,就是小麦淀粉。
大晋朝已经出现提取木薯淀粉、小麦淀粉的技术,她制作的鱼丸q弹,便是因为添了木薯淀粉。
经开水烫熟的澄粉泥,稍稍放凉,趁着温热微烫揉成团,呈现半透明质感。熬好的红豆泥盛出放凉备用,清洗好锅子开始熬猪油,林书润帮忙切了半条肥猪肉,熬油。
另半条肥猪肉,打算拿来做鱼糕,上回吃了鱼丸,不过瘾,陆英心心念念着鱼糕,正好做了青团,一并将鱼糕也做了,给夫子们送些。林青叶搅拌完红豆泥,还得捶打鱼糜肉,林书润会做饭,会剔鱼骨,不干体力活,肩膀受得住,林芫花便没有阻拦。待她用猪油、糖和艾草汁与糯米粉活了面,烫好的澄粉团,与糯米团叠压揉面。
包上妈妈陆英揉搓的红豆泥团,一只青团成了形。本来还想做些咸蛋黄青团,咸鸭蛋三文钱一只,不便宜,给四位夫子送,自家吃一只,得花多少银钱啊?
购置肥猪肉、红豆与糖等材料,花费不少,才月初,家用耗费大半,遂作去。
青团上锅蒸制时,鱼糜也好了,佐上猪肉肥膘,蒸好青团,重新洗刷铁锅,倒入清水,接着蒸鱼糕。
中途多次涂抹蛋黄液,继续蒸制个半盏茶功夫,揭开锅盖,水蒸气缭绕,盘中鱼糕色泽金黄,奇香无比。
水蒸气顺着窗子飘出,整个王家村都闻见了这股异香,聚在一处说话的人,鼻头耸动:“好香啊,谁家做饭这么香?”“好像是打林家飘来的。"王大山肯定地说。他就住在林家隔壁,每日临近傍晚,林家都会飘出各种饭菜香,勾得人流哈喇子。
大家都不富裕,没人会厚脸皮,趁着人家吃饭的时候去蹭吃蹭喝,顶多猛吸两口,闻闻香气。
“我看他家花儿做饭是一把好手。”
“可不是,好像在竹溪镇摆了小吃摊,买卖不错,天天都有食客排队,手艺不好,能有人愿意光顾吗?”
大家七嘴八舌,王大山纳闷:“这做的什么,似鱼香,又夹杂着肉香?”恰好到晚饭时间,家家户户烧火做饭,闻到香气,王大山更饿了。到底不好亲自去林家一看究竟,陆氏好客,你去了,定要送你点尝尝鲜,上回闻到烤鱼籽香,妻子李氏问了一嘴,被送了几串烤鱼籽,事后回赠了林家荪笋。
刚推开自家院门,听见隔壁林家的篱笆院开了,林芫花挎着只菜篮子,身后林青叶接了去,两人出了村,似乎往竹溪镇的方向过去。步行一刻钟,到了竹溪镇。
断断续续的雨水落了几日,这会子难得停歇。寻到董夫子住处,林芫花一个眼神,林青叶了然递出菜篮:“夫子们免了我的束格,这是我与阿姐亲手做的寒食与鱼糕,特意孝敬夫子们,一点心意,还请夫子收下。”
董致远打眼一瞧,几只青团,色泽鲜艳,青葱碧玉,底下垫着宽叶一裹,露出圆润一小团,犹抱琵芭半遮面的模样,诱人得很。他受邀至卢言庆家中小聚,接了篮子:“正好卢兄邀了另两位夫子,董某便不客气了。”
今日给他们送青团的人不少,董致远目送姐弟俩离开,拎着篮子,去了卢家。
取出青团后,发现里头另有一碟吃食,掀开倒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