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雅比,对出下联者,赠笔墨纸砚中名品。一一一对柱子送一套。
“这个有趣!”
应劭之抬头望向那层叠高耸,探入日照中,仿佛无止无尽的台阶,还有那切削得很白很高很直的柱子,不仅不叫他畏惧,反而见他积极踊跃。“九思一一”他高声着,平添几分豪迈:“要不要比一下?”陆安欣然答应。
两人取了柱边摆放的笔墨,一起看向第一对石柱的上联:夏鼎商彝,秦碑汉瓦。
是对联中的叙史联,想要对出来,除了晓得对对子和平仄之外,还得通晓历史。
陆安:“这是……
应劭之:“下马威。”
二人同时出声,又同时扬眉笑,紧接着,又同时对了出来:“刘略班艺,贾策扬经。”
夏鼎商彝,鼎彝皆是礼器。
刘略班艺,略艺皆是书名。
秦碑与汉瓦,就该对贾谊的《治安策》和扬雄的《太玄经》。应益之就帮兄长和兄长新认识的友人把这个下联写到柱子上,题好姓名。他们是对得快了,其他学子看到这一幕,只觉头顶罩下一片黑沉沉的阴影,牙缝里都是倒抽的寒气。
在叙史联上对得那么快,这两个人还是人吗?他们连上联说的什么,都还没有理清楚呢!更别说在浩瀚史书里一下子搜罗出相对应的历史了!
这样的人来参加文会,他们只能庆幸文会不比对对子!看他们又去了第二对石柱前。
上联是:燕入桃花,犹如铁剪裁红锦。
石柱旁边山坡上,桃林遍野,六月已无桃花,只有红桃满树。陆安和应劭之脑子开始思索,双眼开始巡视周围,看看有没有物件可以助他们生出下联。
赵公麟怕等得无聊,从腰上解下自己的精致绣金线小荷包,从里面摸糖吃。还顺便给周边人分食。
陆安瞧到包上金线,思维上产生了奇妙的联系,她对:“莺穿柳树,却似金梭织翠丝。”
“好对!“应劭之很自然地夸完,又叹了口气:“你才思敏捷,我真是心里装八条腿蹬轮子,转得也没有你快。”
但没等其他人说话,他又高高兴兴地说:“不过我想了一首诗,对子对不了,我借这首诗给九思你增色!”
语毕,他接过弟弟手中毛笔,在写下联的柱子上题小字:碧水青山任意裁,淡烟啼鸟入情怀。
人生若是开心处,六月桃花照样开。
再题名《德章二年六月十九日,均州州学处赠知音九思》。柱子上,最显眼的是陆安对出来的下联,角落里,便是应劭之所赠之诗。后来者到这里时,一看此下联,脸上已有难以掩饰的疲惫。对不出来,完全对不出来,就算能对出来,也比不过陆安这一对。再看那作陪衬的诗文,更觉太阳火辣,晒得爬阶之人奄奄一息。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再去下一个看看!”他们就不信了,这些人每一对都能回答,每一对都能答得精妙无比!大
陆安侧头看这对兄弟。
弟弟含蓄清冷,不爱言语,但这哥哥好像永远学不会含蓄两个字,就连嘴巴也是叭叭的。
走到第三个柱子的时候,陆安已经快知道他们家门房在老家养的那条大黄犬的名字了。
第三个柱子,上联是:风云三尺剑。
陆安垂下眼眸正思索,应劭之一拍掌:“这次我可争先了。”他提笔对:花鸟一床书。
陆安出声夸赞:“这下联对得优雅!”
应劭之心情大好,正要招呼陆安去下一个柱子。却见陆安从他掌中取过笔,握着笔杆余温处,在同样角落里的地方书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同样题:《德章二年六月十九日,均州州学处赠知音守慈》应劭之突然有种无法呼吸的感觉。
他的对联说的就是"武能叱咤风云,文则花鸟怡性",然后陆安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