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家并非单纯的商贾,而是两代之前从雍都迁居瑜南的世族,主支老爷如今在州中任录事参军,威望甚高,沈幼漓所嫁的则是二房,乃瑜南城中的巨贾。
他们靠一支支商队,将无数珠宝、香料、马匹带入中原,积下万贯家财,之后修桥铺路,兴建学塾,造福乡里,在城中极有声望。
周氏将洛明瑢养了三个月,把一个骨瘦如柴的人养得容光焕发,才满意地吩咐人置备成亲礼。
成亲前,沈幼漓没见过她未来官人一面,只知道他叫洛明瑢,是周氏唯一的儿子,上头还有个已嫁出去的姐姐。
成亲当日的诡异沈幼漓到现在还记得。
说是喜事,阖府已挂起了红绸,可来的亲戚寥寥无几,只有喜乐空响,人声寂寥。
仪式却不见敷衍半分,沈幼漓四更就被催促起身洗漱梳妆,华丽的喜服挂在高高的架子上,还拖出去一丈有长,裙上用金线绣着展翅欲飞的凤凰,晃得她清醒不少。
为她描画额花时,梳头娘子忍不住感叹道:“若是生得娘子这般模样,郎君也不喜欢,那……”
旁边的婆子不悦:“说这话做什么,赶紧收拾!”
沈幼漓听在耳中,无甚反应。
周氏看中了她的容貌,那洛明瑢应是贪花好色之徒。
不过这些事她不放在心上,只摩挲着满身珠宝,问道:“成亲之后,这些东西就都是我的吗?”
婆子鄙夷的眼神映在镜中,传到沈幼漓耳边的话却恭敬:“是。”
那她就什么都不在乎了。
吉时到,沈幼漓以绣扇遮面,繁琐的衣饰让她迈出屋门都需要人搀扶着。
一路走过洛府的亭台楼阁,路上不见多热闹,只有满目赤红随风飘荡。
喜堂布置得金碧辉煌,遍布红绸锦色,朱漆描金的立柱撑起一屋堂皇,沈幼漓举着绣扇走到堂上的,视线不自觉被堂上一个清瘦的身影吸引住视线。
真是生得完美无瑕的一颗头颅。
不过喜堂上为何会出现一个布衣和尚?
她已经到了,那周氏儿子又在哪里?
沈幼漓站定之后,正好与僧人平齐,视线借着绣扇阻挡看向身侧。
僧人并不看她,僧衣平履站在大红软毯上,素面长躯,与满目喜色格格不入,那张脸似雪色宣纸,描画着过于醒目的眉眼,本是十分的张扬颜色,偏偏眼底深邃而宁静,如坐莲台,气质清寒无俦。
弹指太息,浮云几何,得见此人,竟有岁月倏忽之感。
沈幼漓忽然觉得凤冠坠下的流苏珠子有点冰凉,轻晃在她眉心,引得长睫轻颤。
僧人未问一句,更未看任何人,那双雨过天青色的眼睛看清一切,未见半分动乱。
堂上不见洛家大老爷,只有周氏在座,她殷殷劝告:“明瑢,既然回来了,就安心成亲在家待着吧,往后这洛家产业都要你打理,难道你真要放着万贯家财不管?”
其时有洛家压着,瑜南并无寺庙敢收他,洛明瑢只算佛门俗家弟子,可他却坚要剃度,以证向佛之心,平日参禅礼佛,吃穿用度皆与和尚无异。
闻言沈幼漓再次看向身侧之人,原来这就是洛明瑢。
可周氏从未说过她要嫁给一个和尚,新郎官这打扮也不像是来成亲的。
面对周氏的欺骗和劝说,洛明瑢不嗔不怒,道:“贫僧是方外之人,尘缘已绝,恕贫道先行告退。”
说罢转身将这出闹剧抛到身后。
下人拦了上去:“郎君,今日是您大喜之日,您要往哪儿去啊。”
僧人并未强闯,恰似一尊吴衣带水的菩萨塑像立在原地,却没有一点回头的意思。
搀扶沈幼漓的喜婆扯了扯她的袖子,“娘子,你快去求一求郎君吧,他是菩萨心肠,一定会答应你的。”
喜婆觉得眼前的新娘子美得跟仙女下凡似的,她若示弱恳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