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的官员有个女儿才十六七岁,长的是既年轻又漂亮,便告诉李二,让他把这个小姑娘给娶进宫里当妃子。李二听了当然高兴了,说实话谁碰上这事都要乐,更何况还是经过正室的同意(我们不要奇怪长孙皇后的行为,这在当时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古代,有身份的人家,正室夫人除了要管家外,还有个职责就是负责给自己丈夫找小老婆)。
魏徵听到这件事,不干了!因为他听说这位小姑娘已经许配给陆家了,也就是说人家是有婚约的人了,放到我们现在就是已经领了结婚证,但还没举行婚礼呢!于是,魏徵跑到皇宫跟李二说,你想娶的那个小美人已经许给别人了,你要是还娶她,会让老百姓说你是仗势欺人,你的名声就坏了……每个当皇帝的人都会重视自己的名声的,尤其是李二更是如此,既然这样那我就收回命令吧,不纳妃子了。
郑家人心里本来很高兴,能给皇帝当妃子(虽然只是小老婆,但那可是皇帝的小老婆),那是件多么光荣的事啊,后来一听,又不娶了,他们不干了,慌忙上去说,没这回事,我们家闺女一直都没许人呢,您就放心大胆地娶。不信?不信,您问房玄龄诸位大人……
陆家人更慌了,跟当今皇帝陛下抢女人,这不是找死嘛!也上书说,没这回事,我家跟郑家没有您说的定亲那回事。
李二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讨个妃子,弄出这么多事来。李二问魏徵,你得给我解释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啊?魏徵直接跟他说:“陆家之所以想极力否定这件事,是害怕您以后会记恨他们跟你抢媳妇。毕竟您皇帝身份在那儿摆着呢!”李二当即就明白了。
魏徵的劝谏成功了,李二收回了先前的命令。
贞观四年,大唐开始连年丰收,国力增强,天下太平。于是,许多大臣要求李二去封禅。
当初陈叔宝也曾上书,请隋文帝封禅。封禅,其实就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而祭祀地点在泰山顶上。说白了就是告诉天地,我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你看老百姓过得都很好,每天有肉吃,有酒喝,您把天下交给我治理,尽管放心等等。总之就是,只有取得成就的皇帝才敢封禅。
隋文帝为人谦虚,说自己“薄德”,没去封禅。李二一向自信,被人一劝,想想觉得自己干得还不赖,应该有资格去向那位从未蒙面的天父汇报下情况了吧!就同意了去泰山封禅的行动。虽然也有人觉得,现在这么大张旗鼓、劳民伤财地搞这活动不好,可想了想还是不要触李二的眉头!
这时,魏徵站了出来,他极力陈述不应该去封禅的理由,一顿噼里哗啦的说教,说得李二哑口无言,心里很不舒服,毕竟给谁碰到这事都不会好受。一个帝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去宣扬一下自己的功绩,有什么过错!可魏徵一棍子打过来,“现在内忧没解决,外患没解决,国家的钱少得可怜,您还是老老实实治理国家吧,您离封禅的水准差得远呢!”
李二里里外外一肚子火,但是,魏徵说的都是事实,他没法反驳!
换一个昏庸的帝王,早就勃然大怒,拉魏徵下去打板子了。而李二的英明又一次发挥了作用,魏徵的劝谏居然成功了!对于魏徵的行为,不得不服,简直就是一点也不给李二留面子,而李二也真吃他那一套。魏徵的行为,最实惠的好处就是为国家节省了一大笔行政开支。
魏徵的前半生在战乱中度过,对民生、民情了解极深。因此,他多次劝谏李二要居安思危,勤勉节俭。在这一点上,他丝毫不怕惹怒自己的老板,即使李二已经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他也不会退让。
李二有点扛不住了,毕竟杀又不能真杀,好不容易攒下点名声,杀了这老匹夫,还不毁了!你说魏徵这老家伙,差不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