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也能给自己兜着。
至于钱粮,就当是送给李世民的回礼了。数额基本上还比之前李世民送下来的多一点。见过两层剥皮,剩下的还这么多,可见这些豪绅们有多有钱了。
押送着大宗的物资,大队的人马花了一天时间才到达长安。因为这些东西都没有事先请示李世民就带来了,所以暂时就放在了长安城外的驿站。等过了夜,次日一早,奏疏才由中书省交到李世民手上。
这些天蓝田的动静,完全被李世民看在眼中。只不过事先就已经给了罗彦便宜行事的权利,而且罗彦做的事情也没有多出格,因此就算是罗彦说要调动鼓旗军,李世民也让杜如晦专门给鼓旗军一道文书。
这样的情况下,如今罗彦来汇报成果,李世民也想看看这小子是怎么说的。
好好的一件事情,罗彦没有用官场那种骈文,反倒是写的更像是传奇一样。中间再夹杂几句溜须拍马,把李世民惹得异常开心。
“看看,罗彦这小子,着实有些手段。这才一个月功夫,蓝田一地的豪绅被他收拾了个干净。要是天下多几个罗彦,这些土豪劣绅怎会像现在一样猖獗。”当着房玄龄的面,李世民很是开心地说道。
“陛下,罗彦处理事情的本事确实很大。不过,杀性也大了一点。”房玄龄有意无意提醒着李世民。
并不是他很罗彦不对付,相反,罗彦这么干,确实让他也觉得很是解气。但是这大半年的时间,罗彦手上就已经有两条人命了。并且动不动就和军队纠缠在一起,实在是和他们这些文官有些格格不入。
“你啊,就是多虑了。你仔细看看这些人的惩处结果,就发现其实很多人按律都要掉脑袋的。但是罗彦为何偏偏就只杀了一个何明德呢?”
“陛下你是说,罗彦这是故意的?”
“怎么会不是呢?他的处事风格你刚才不是已经说了么,杀性很大。可是唯独在这件事情上,只杀了首恶。这就是他给自己留的把柄,朝臣到时候只能抨击他处置太过温和,却不能说他处置太过。要知道,何明德可是意图杀他。”不是李世民了解罗彦的内心,而是罗彦在奏疏里头很是明目张胆就说了这件事情。
是,我是要杀人,不过这人罪有应得。谁要是不服,往后有人刺杀他失败了,有本事也给人家一条活路。要知道现在处理的案件,都会成为将来的常例,是可以作为参考的。谁没有得罪过的人,生死大仇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
罗彦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在奏疏里写的这么嚣张。
看着房玄龄一脸不解,李世民将奏疏递给他,笑着说道:“他还真的是第一个,从进秦王府到现在一直在我面前口无遮拦的人。”随后什么也不说,开始看其他的奏疏。
至于另一头的罗彦,成功处理完豪绅和粮食的问题,接下来头疼的就是城外逐渐多起来的流民了。
现在快要五月底,再过一月,这庄稼也能收了。可就是在最后的这段时间,百姓们能买粮的钱都用光了,能吃的野菜啥的也吃光了,剩下的就是逃荒了。城外半月前半个人影不见,就那些草棚子放在那里,这几天城门守卫也拦下了不少流民,户曹被临时派去放粥。
既然城中的问题解决了,那剩下的就着手处理城外的事情了。
流民其实并不可怕,说白了也是讨生活的老百姓。但是为什么这官员们就非常怕呢?无他,流民搞不好,就能成为流寇,这对于治安和国家稳定是个隐患。其次,流民还可能带来瘟疫。大量没有秩序的流民聚在一起,仓皇之间都顾着保命,哪管得了卫生的问题,这样时间一场,就容易带来传染病。最后则是财政的负担,这也是个大头。有些州县自己治下的百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