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母统计了一下家里的粮食足够支撑六口人一年的口粮,还有不少京区寄来的罐头糖果之类,平日里家里做的菜干和鱼干也有二三十斤,刘妈还腌了两缸子的泡菜,总的来说沈家的粮食还是很充足的。
沈幼宜知道家里的粮食是足够的,但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尤其是最近沈父沈母几人都在单位上吃,家里粮食的消耗的少了存下来的就多了。
"听说京区那边研究的抗旱种子已经有不小的成果,要是研发成功,地里就不至于绝产。只要还能种出粮食就还不算走到绝路。''沈父的话诠释了种花家刻在骨子里的种植欲望,只要有地能种出粮食就不是最坏的结果。
沈又年说起今天从几个后厨的那里听到的消息,说是市里的存粮不多了,顶多能再撑上一个半月,等秋收粮交上去剩下的粮食不知道能不能及时续上市里的粮库。炼钢厂的伙食一向是市里最好的,什么物资都先紧着连港产先用,要是炼钢厂都没粮食的话其他单位的存量估计也剩下不多了。
沈母也发觉最近的伙食标准一直在下降,原先同事每回吃过饭都能剩下一半饭盒带回家给孩子吃,现在的饭量就够一个人吃,看来市里的粮食是真的不多了,都在瞧瞧降低伙食标准,准备撑的就一些,看看能不能赶上国家发公粮。
"现在想什么都是虚的,这雨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停,等雨停了,看看能不能从别的地方弄些粮食,实在不行下班了就到周边的山上去挖野菜采蘑菇,勤快的人总是不能被饿死的。'’沈父拍板了接下来的计划,他有自己的考量,大雨过后,山上的蘑菇菌子冒出来晒成干货能放上很长时间,山里还有其他的山货,只要肯干就没有饿死的道理。
沈母也知道山里有好东西,只不过之前忙着照顾家里又要上班没抽出时间去看看,现在沈幼宜不需要她像之前那样照顾,自然也能腾出时间来,过阵子到山里捡捡山货,也能凑出不少的干货。
沈幼宜担心沈又年被今天的事吓到,硬生生黏了他大半个晚上,沈又年知道她是好意,心里暖暖的。到了平时睡觉的点才把沈幼宜哄回房间休息。
回到房间,沈幼宜看了眼窗外依然很大的雨势,不禁有些担心张清敏的情况,上回去的时候虽然她住的地方看起来有些破旧,但应该不至于被大雨冲垮,还有她弟弟的病不知道有没有好一些。沈幼宜无比庆幸自己是来到沈家,这个年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尤其是女孩子更加艰难,沈家上下都掏心掏肺的疼爱她,让她十分感动。
暴雨一连下了八天才停住,宁市地势低的地方都已经淹成了池塘,这还不是最惨重的,宁市下面的李村半个村子的房子都塌了,李村本来就是市里出名的贫困村,这回的暴雨把村里人的家当都淹了,连房子都没了。雨刚停村里的老支书就带着人到市长那儿闹了半天,要是市里不出手扶持一下,村里人就真的过不下去了。
沈母那儿也忙的不可开交,一场暴雨导致的损失激化了居民家里的矛盾,不少婆媳妯娌闹到妇联,沈母忙的脚不沾地,嗓子都哑了。沈又年也好不到哪去,雨一停就带着人清理被水泡过的农具,又要清理泥沙,又要重新启动炼钢炉,检查没有要被雨水泡坏。
家里最闲的就是沈幼宜和沈又嘉了,两人照常上下学做功课,最近沈又嘉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带着王家兄弟四处闲逛认路,只不过因为市里道路的泥沙还没有清理干净,这项任务还没有开始。
王致在警察局也是忙的脚不沾地,又要带人清理路况,又要带人处理一些小偷小摸,不少人趁着大雨到别人家偷些粮食之类,等雨停了才发现自家的东西也丢了,双方都怀疑是对方干的闹得不可开交。
过了半个月才恢复正常的秩序,暴雨过后带来唯一的好处就是河流的水位上涨了,沈父估计至少不用担心春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