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京区,在闵省的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本来原主是要留在医疗条件更好的京区,但相熟的老中医建议原主到气候更为宜人的南方生活,因此原主才随父母来到这里。
沈幼宜目前16岁,在读高一;弟弟9岁,在读三年级。沈家作为双职工家庭,生活相较于别人宽裕不少,但沈幼宜从小到大没少生病住院,好在沈爷爷在民国经商起家,家底丰厚,即使上交了大部分给国家,也还是足够支撑沈家的花销。
另外沈母赵玥作为重要的烈士遗孤,每个月都有额外的补贴,沈大哥出国留学是国家资助,因此沈家的日子还是很滋润的。
沈父作为农业研究员,经常需要下乡视察农业情况,进行技术指导;沈母的工作倒是清闲不少,但也时常要走访邻里,处理家长里短。
沈幼宜身体不好,沈母精心照顾下,还是因为一场小感冒烧成肺炎,好在原主大哥有定时往国内寄稀缺药物的习惯,才保住沈幼宜的小命。
想到这,沈幼宜还是不禁感叹沈家对原主的疼爱。目前自己只有养好身体,才能帮助沈家躲过接下来的政治动荡。
思索过后,沈幼宜打算出院后通过沈父找一些粮食种子,先把空间利用起来,再查验一下空间内灵芝的真假。
有了计划后,沈幼宜的心情不禁明朗了几分。心下默念,我要出去,就感觉自己回到现实的世界。目前看来,进出空间很方便,有利于后面对空间的开发。
几天的住院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沈父从单位借了车接沈幼宜回家。一行人坐着小轿车很快就回到了居住的小洋楼。
这座小洋楼是沈家留下的私产之一,因为面积并不是很大,从上面过过明路后就保留了下来。这次沈家借调到闽省,沈爷爷就把小洋楼给沈父一家人使用。
一进门,一个雪白的小胖墩像炮弹一样弹射到沈幼宜面前,“瑶瑶,瑶瑶,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想你啊”。小胖墩抱着沈幼宜的胳膊撒娇道。
不用说这就是沈幼宜的弟弟沈又嘉,沈氏夫妻看见姐弟情深的画面,相视一笑
“好了,让瑶瑶回房间休息,一会你们大哥回来了再好好聊天。”沈母笑道。
“什么,大哥等会就到吗?我还以为他要过两天才回来呢”沈又嘉扯着沈母的衣袖问道。
“又年一会就到了,快把你的房间收拾一下,省的一会挨骂”,沈父在一旁揶揄道。
沈又嘉不高兴的撅起嘴,但又反驳不出什么,只好悻悻的回房间收拾。沈幼宜也跟着小胖墩回了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