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幼宜躺在床上没一会儿,身体的疲软就让她进入了梦乡。
半夜沈母轻手轻脚的来到沈幼宜的房间,仔细的替沈幼宜盖好被子,怜爱的摸了摸沈幼宜的脸,才悄然离开。
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沈幼宜就醒了。她起床来到窗边,外面的天已经亮了,阳光倾洒在路边。看着今天的好天气,沈幼宜的心情也明朗了起来。
她坐在梳妆台前,支着脑袋思考接下来要面对的三年大饥荒。现在已经是1958年的下半年了,明年开始会有持续三年的全国性饥荒。虽然闽省不在旱灾的中心,但也会受到干旱的影响。
粮食减产,水源干涸都是必不可免的问题,这样看来空间的十亩土地和小溪就成了保障沈家人生活的重要资源。
沈幼宜感觉自己的身体恢复了不少,可以出门悄悄打探一下灵芝的消息,必要时把空间的灵芝拿出来改善身体。
沈幼宜在房间里又呆了一会,听到楼下刘妈开始忙碌的声响,也准备下楼洗漱。
沈幼宜换了一条藏青色的布拉吉,长度堪堪到小腿,棉麻的布料舒适又透气,藏青色更衬得她皮肤雪白,容貌出众。
至于头发就随手绑了两条麻花辫,这一身打扮很是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
等收拾好这一切,沈幼宜才下楼。正巧沈母和沈父也起来了,准备吃完早饭上班。看见沈幼宜的这一身打扮也是连连夸赞。直到沈幼宜不好意思的落荒而逃,借口洗漱逃离二人的夸赞。
早饭,沈家向来是稀饭包子配小菜,刚好对沈幼宜的胃口。
吃了小半碗的稀饭,沈幼宜拿起一个素包子,是韭菜鸡蛋的,撕了半个递给沈母。沈幼宜就着稀饭吃完了早餐。
“爸,你今天回来可以帮我带一些农业方面的书吗?我在家看看书,打发时间。”沈幼宜向沈父问到。
正吃着包子的沈父,咽下最后一口,“怎么想看农业的书了,爸爸下班顺路去市图书馆帮你借一些你爱看的吧”。
“只是突然感兴趣了,想看看,你就挑最基础的书就行了。”沈幼宜回道。
“瑶瑶想看,你就借一些回来,省得她整日闷在家,看些书也好动动脑子。”沈母见沈幼宜想看,连忙帮腔到。
沈父见母女二人都朝着自己开炮,连忙保证自己下班回来会带书。沈又年一大早就外出了,自然没吃早饭,小胖墩沈又嘉这会儿还赖在床上睡觉。
明天就是开学的日子,沈母也就放纵他睡懒觉,嘱咐刘妈一会儿再热早饭让他吃。
吃过早饭,沈父骑自行车先送沈母上班,再去农业局。沈幼宜跟着刘妈晃进厨房,“刘妈,我们家有什么种子吗?什么种子都可以。
刘妈正在洗碗,听到沈幼宜的话,想了一会儿说,“咱们家的种子都在储物间放着,也没什么稀奇的,无非就是常见些菜种,还有一小袋的水稻种子,还是之前你从外面带回来的。”
说起水稻,沈幼宜就想起之前班里的同学家里父亲生病了,沈幼宜给她捐了2块钱,同学的母亲感激她送了巴掌大的一小袋粮种,拿回家后就在储藏室放着了。
得知家里有种子,也就不用额外找了。沈幼宜和刘妈说自己出去走走,准备出门找一些中药店探探灵芝的行情。
沈幼宜回房间拿了一个布挎包,里面放了30元,就出门了。
按照记忆的指引,沈幼宜到了市里最大的中药店-同仁堂。一进门,一股浓郁的中药味扑面而来。因为时间还早,柜台前只有两名中年人在。
“请问这里收药材吗?”沈幼宜向其中更面善的一位问道。
“收的,但要炮制好的,品相也要好。”面善的大叔回道。
“店里主要收什么药材 ,可以教教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