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小姐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一下分水原理,继续讲解道:“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是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导游小姐拍拍手,继续说:“水利原理已经给大家介绍了,现在大家在这自由活动15分钟,一会儿带大家去看二王庙。”
叶慕安静地扶着护栏看着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两岸树木青翠,哗哗的流水声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她想起了小时候叶展壹给她讲都江堰的情景,原来这么多年她一直都没忘。
黎凌看着叶慕盯着江水出神,用手轻轻地拍了一下她:“慕慕,不要在风口待太久,小心着凉。”
叶慕慢慢地转过头,看着黎凌,思绪从回忆转回现实,轻声说:“好。”
很快导游小姐就摇着小旗,组织大家去二王庙,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参会的领导们长期缺乏锻炼,爬到二王庙都气喘吁吁。
导游小姐非常大贴心的让大家先休息一会儿,在大家休息期间,她开始介绍:“二王庙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导游小姐见大家休息差不多了,就引领大家进入大殿,并介绍道:“这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