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往事如烟(1 / 3)

如果旅行者寻问,元辰县哪个地方的名胜古迹最多?那么当地人肯定会指是高家堡村。

去惯了名山大川的你也许会发牢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会留下什么惊骇世俗的古迹?说不定是这些孤陋寡闻的当地人自吹自擂罢了。

的确,高家堡村要说没什么文化底蕴,那绝对不过分。因为从古至今就没出过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文人骚客在此滞留过,更别提能拿得出手的庙宇楼堂了。

但是,当地人说的其实也没错。这个村确实有个名胜古迹,也曾入选过省级历史文化遗产目录。你之所以进村后什么都没发现,那是因为这个名胜古迹并不是一座楼,一条河,而是这整个村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堡垒,一个古代的“平战转换基地”,平时守在自己家种田,战时出去抢粮的土匪窝。

叶文河滔滔不绝地向身旁的几个老外介绍着:“

在清晚期,元辰县卧龙山处常年盘踞着一伙强盗,靠拦截各路游客,杀人越货为生。后来周边省份爆发出了农民起义,这伙强盗于是洗劫了县城,带着全部家当前往南京参加了起义军。可惜好景不长,走的时候近乎千人,最后回来的却只有53个。

原来的山寨早已被官府扫平,这无家可归的53人于是就据守在河边建屋修路地住了下来,一边种地一边修墙再一边招人,逐渐形成了咱们现在这个村子。”

叶文河看了看与他并排走在一起的中年人,发现此人居然也在细心听着,着实让他有点吃惊。他清了清嗓子指着面前墙上一张放大的村落结构图对后面的人继续说道:为什么叫堡呢?因为整个村子在以前都是被3米高的土墙厚厚围起来的。当时全村并非只围了这一圈,而是大圈套小圈地共围起了6个圈的城墙,越往里墙越厚,警戒台搭得也越多。当时这个村子里地位最高的人物都住在最里圈,而外边这三个圈子里大多住的些长工或者外姓人家“

眼见这几个老外似懂非懂地在那里点着头,叶文河兴致一起,用脚在地上跺了跺后说道:“还不止这样呢!咱们脚底下都是有暗道的!一米五高的暗道几乎将整个村子挖成了个兔子洞,你能从最里边的那个圈子里穿到全村的任意角落,也能直接从里面穿到村外的河对岸去。这才叫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呢!”

约翰看着旁边那个“地洞构造图”略有兴致地问道:“叶,这里的人把村子建造的这么复杂,那这么些年下来发生过什么战争没?”

叶文河一听瞪大那双铜铃眼,拍着手说道:“您可算问对了!咋没打过仗?这村子以前一直被几家地主把持着,那几年里挟武抢亲的事没少干,后来饥荒的时候又出去到处抢过粮,有那么几回旁边的村子暗中相邀集体过来械斗,200多壮汉硬是连第一道城墙都没闯开过!再后来咱国家的一只人民军队解放了县城路到这里,硬是被那几家地主带领着本村高姓人家炸桥断路地堵了3天。各位想想啊,那可是咱国家当年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全副武装,机关枪迫击炮什么的,即使那样也被我们这里“打鸟抢、钻地洞”的打法弄得头疼!”

约翰摸着下巴上面的胡子,一直在那里点头。

叶文河眼看自己的演讲震慑到了外国人亦是在那里洋洋得意地抽起了烟。

等这几个虎背腰圆的外国人四下散开以后,他用手指搓了搓旁边站着的陈翔:“怎么样?还行吧?把这些老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嘿嘿!”

陈翔微笑着看着这个发小,有些不忍地说道:“你知道吗?这群人里面也就刚才那个约翰懂得一点中文。你劳神费力地一大早把我们拉出来,非要给他们讲讲村子的人文历史,可到头来还不是对牛弹琴?”

叶文河一听就有点懵,但随即哈哈一笑说道:“嗨!我还以为这些人都像那个约老弟一样会说几句汉语呢,

最新小说: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斗罗:我武魂比雕 众筹建修仙大学,我真没搞诈骗啊! 日娱:从特摄演员到动作巨星 港综:开局抽死签 妖尾:你管这叫星灵魔法?!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重生1957:渔猎大兴安岭 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御风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