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蒸汽机作为舰艇的动力可靠性和工作效率都有待于提高,而风帆技术早已基本成熟,因而早期的铁甲舰均保留了全套风帆设备,但是这样一来高耸的桅杆对干舷相对较低铁甲舰的稳性。尤其是横稳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复杂的桅杆结构也影响了炮塔(炮塔相比于舷侧炮自然是更加先进的设计)火力的发挥。风帆加炮塔的组合中曾经有一艘悲剧性的船,这就是“船长”号,她在下水后不久就和她的设计者一道倾覆在比斯开湾的风浪之中。显然,两个时代的东西相结合,打架是难免的事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将两者中旧时代的那一个也换成新技术下的产品。
随着系统效率的提高,水管锅炉的应用和实践的检验等,蒸汽机在时代推移中逐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开始成为铁甲舰的主要动力,最终也成为了唯一的动力,螺旋桨也终于可以不用像吊舱一样整天被收起来又放下去了。
浪头接连的打来,瓦伦丁吓得闭上了眼睛,而陈伟则看着远处和“亚历山德拉”号铁甲舰同样披波斩浪前行的另外两艘地中海舰队的铁甲舰,心中充满了豪情。
他大声的唱起歌来: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向前眺望的目光,
海妖,永不动弹,
张望着,闪电劈开云层,
纷纷落下,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向前跨越的步伐,
岁月,如此地悠长,
流淌着,更长的时光,
桅杆的阴影,悄然碰响,
巨帆移换,
流浪的道路在前方等待,
自由的心中更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路的尽头,
是那完美的天涯,
在那云彩之上,
盛开着永不凋零的花。”
此时军舰上的炮塔虽然都已经给防水油布罩了起来,但陈伟仍然能瞥见里面巨炮的英武雄姿。
他的脑海中,竟然浮现出巨炮开火时的情景来。
巨浪山一样的涌来,将一艘铁甲巨舰掀了起来,陈伟清楚的看到。战舰巨大的冲角露了出来。
可以算属于铁甲舰时代的火炮上舰的时间似乎是比蒸汽机和铁甲晚些,但是发展十分迅猛,从榴弹,线膛炮。液压机构,扬弹机,到后膛炮,炮塔等,革命性的变化在舰炮的发展中不断地出现。虽然发展也是历经坎坷曲折,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所谓前膛炮和后膛炮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炮弹从哪里装填,相比而言,从后部装填的后膛炮具有提高发射速度,装填较方便,适应全封闭炮塔等潜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其发明伊始固然会存在诸如性能不稳定,缺乏配套设施及人员等问题,因而尽管英国人在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上装备了阿姆斯特朗后膛装火炮。但是实际上英国人在对这项并不成熟的新技术的态度上比当时其他国家保守不少,在前膛炮和后膛炮的问题上纠结了几十年,不过等到真正完全采用后膛炮时,它已经基本上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了。
炮塔的产生是铁甲舰火力发挥上的一场革命,早期具有很强代表性的炮塔铁甲舰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莫尼特”号,虽说这是一艘只适合在内河航行的干舷低到甚至不能在海上充当浅水重炮舰的船,但是炮塔的应用使其名垂青史,作为可以实现全向射击的机构,炮塔的优势在于在火炮校准中用炮塔的定轴转动取代了厚重船体的复杂机动,而且炮塔的存在对射击手有更好的保护作用。虽然说把炮塔放在什么位置上也是个需要反复考虑的问题。不过炮塔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