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宝佑三年,为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次年,进右丞相兼枢密使,提出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十二字方针作为施政纲领,并亲自从全国挑选了数十名德才兼备的人士,推荐给朝廷加以重用。六年,提举洞霄宫。咸淳三年,再度为右相兼枢密使,旋为陈宜中论罢。晚年被授少傅等职,并进封为吉国公,但因与贾似道冲突,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归隐于黄山。
&bp;&bp;&bp;&bp;程元凤在朝用人颇公正无私,以忠诚正直著称。其子嗣众多,在科举上多有建树,程素乃是其长门嫡幼女,其父入元后退居乡中,以著书教子为乐,收复江南后重新起用为吏部一房郎中。程素出生于书香门弟,她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可谓多才多艺。
&bp;&bp;&bp;&bp;赵昺看罢第一感觉就是太后给自己找了个老师,自己是略同经史,字亦能写,却不敢称好,绘图绝佳,画画免谈;音不通谱,哼哼几句还行,琴勉强认的,弹就算了;诗词剽窃还行,自作没门。而这些技能往往是个皇帝都要会得的,起码也要懂得欣赏。可能太后见自己太逊,也知无可救药,干脆找个媳妇撑门面。
&bp;&bp;&bp;&bp;不过赵昺觉得太后忘了考虑自己的感受。虽说在殿上宴饮之时有了挡箭牌,可想想媳妇们在一起吟诗作画,抚琴唱曲,相互唱和,而自己只能傻笑着拍手叫好,将是何等的尴尬和无奈。若是求那会儿的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恐怕都不用算就知道结果了。所以为了避免日后难堪,他只能暂时放下了。
&bp;&bp;&bp;&bp;“这个”赵昺拿过最后一张画像,却不知如何评论了。也许刚刚看过几个各式的美女,有些审美疲劳了,并不觉得这位颜值有多高了,粗看之下并无特别之处,但是细一端详,还是很耐看的,其头绾高髻,眉目清秀,端庄秀丽,五官端正,粉面桃花,面若慈善,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bp;&bp;&bp;&bp;若是单看此女的面相,赵昺觉的几人之中,她更为符合宋代历朝皇帝选后的标准,长的不算难看,面相方正可亲,一脸的慈悲相,岁数在大点儿简直就是活脱脱的观音娘娘了。而他再翻看有关其家庭情况的介绍,更不得了啦,比前边几位不仅毫不逊色,且更为显赫。
&bp;&bp;&bp;&bp;介绍中称此女名为吴曦,安吉人,淳祐四年生。而此前的介绍皆是上溯两代起,可这位却是从其曾祖吴潜开始的。简言之吴潜家族,上至祖父吴丕承,下至孙子吴宝谦,尤其是柔胜、渊、潜吴氏三贤均进士及第,同为朝庭台阁重臣,渊、潜兄弟先后入相,可谓五世为官,显赫一时,亦使宁国吴氏跻身宋季最为显贵兴盛的家族之列。
&bp;&bp;&bp;&bp;吴潜生于其父吴柔胜的寓舍,次年母亲鲁国夫人沈氏病逝,因常遭水患随父回迁宁国。其六岁随宦牧宣城的伯父吴柔立生活,游学于宁国、宛陵、泾县等地。少年吴潜聪慧过人,十四岁入州学,十六岁领乡举,二十二岁再领乡举。嘉定十年,二十三岁的吴潜以宁国籍举子登进士第一,亦成为赵宋王朝两位状元左丞相之一。
&bp;&bp;&bp;&bp;吴潜生活的时代在宋季宁宗、理宗两朝,而主要的政治活动则在理宗之世。虽先后仕至参知政事、枢密使、左、右丞相,但时间不长,前前后后累计不及两年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