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人很认真的点头。
王浩对于实验研究是非常重视的,他找来何毅负责实验,还让反重力中心的肖新宇一起过来,负责设备工程相关的工作。
他们挺胸抬头的走了过去。
刘庆之的团队里也是人才济济。
这似乎有些不礼貌。
能源部负责会议的官员很尴尬,因为正是他邀请的乔治-斯穆特,主要是因为斯穆特的影响力大,而且距离很近。
威廉姆斯也感觉很郁闷,他再查看了一遍论文以后,心里想到的是保罗菲尔-琼斯。
“当然。”
“这种理论是不可能凭空编造出来的,那些媒体都是在恶意揣测,或者,当然,可能掺杂了一些其他的因素。”
在会议上,威廉姆斯就明确表示,“三篇论文的数学逻辑没有问题,而且能够自圆其说,形成逻辑闭环。”
她的情况相对还是特殊的,但申请还是直接通过了,毕竟有王浩的直接推荐,而且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另外,她在理论研究中贡献很大。
交流反重力场的叠加,也只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
“当然以我们掌握的技术,暂时是不可能的。”
能源部召开的会议,召集了很多顶尖物理学家,其中也包括加州理工大学教授本特利-威廉姆斯。
“但是,天文物理……”
等到了基地外围的时候,一群人纷纷走下了车,步行朝着基地里面走了过去,很快就见到了迎过来的王浩。
“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参与研究的后果?”陈蒙檬犹豫着说道,“可能未来很多年,你都只能留在种家了。”
这些理论出来以后,天文物理领域受到了重大影响。
科技内容并不能够决定竞选结果,就只是竞选的一个方面而已,只是对一号决策人来说,他们在科技支持领域已经失败了。
威廉姆斯根本就不在意,而是反驳道,“如果他老到无法接受不同意见,就不应该来参加会议。”
“你就不怕担上官司?”
一些国际媒体干脆闭口不言,他们都是支持一号竞选人的,而中立和二号竞选人的支持媒体,则进行了大肆的报道。
比如,光学专家徐华。
“你觉得如果有一天能够研发出人脑变成机器的技术,会在哪里呢?我认为只会在这里,未来百年内,只有王浩老师能研究出这种技术。”
比如,一些议员。
“你太没礼貌了!”
科技支持方面的内容,一号竞选人就处在了绝对的下风。
只要通过直流方向,去研究出直流湮灭力场技术,没有确定的方法就实在太难太难了。
核物理研究所对于新的研究很重视,他们派出的团队专门负责调控核反应堆,实验最开始是用不到核反应堆的,但他们还是要了解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实验?
反物质的研究是个不错的方向。
王浩的个人的影响力太大了,可不只限于国内范围,在很多人心中,他个人就代表了科学。
本特利-威廉姆斯是非常优秀的物理学家,他的年纪才刚过四十岁,已经是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分子磁体以及量子混沌。
保罗菲尔-琼斯也不是曾经的小白了,他自然知道能参与到实验代表了什么,最差也代表上级部门的信任。
海伦非常肯定的点头,“研究会验证我们的理论,我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结果……
以超过八十岁的年纪来说,能正常进行工作就很了不起,更不用说接受什么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