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知道消息的是黄振,黄振的个人审查没有任何问题,他带着惊讶把消息告诉了丁志强。
“早知道我也去种家了!”
结果王浩的团队发布论文,并认为,“复刻爆炸实验中没有制造出反物质,能量来源是带质量粒子被湮灭。”
海伦比较年轻,也没有结婚。
……
‘直流’,对于研究组来说根本不是秘密。
“我们怎么比?”
当牵扯到新实验研究的时候,总会牵扯到一些保密的问题,而研究组有些人是没有参与过实验的,针对到个人都需要认真的审查。
这是全新的方向。
在高端研究领域范围内,直流也不是绝对秘密了,格鲁姆湖计划团队以及湮灭组织,做了很多方向的研究,有一些学者已经能够猜出来了。
好几个人指责起了威廉姆斯,说的话包括不限于,“你怎么能这么说?乔治是令人尊重的长者。”
比如,磁物理专家杜晟。
研究成果对于学术圈的影响力更大。
在研究完成以后,他好不容易轻松一下。
海伦面对的审查是最严格的,她早就已经拿到了绿卡,正在申请加入种家国籍。
陈蒙檬久久不语。
乔治-斯穆特不愿意接受新理论。
“根本不用去调查了,最少王浩发布的成果是他的研究,他尊重的是科学,相信的是科学,而不会为了支持去做什么。”
乔治-斯穆特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而他获奖凭借的就是宇宙微波辐射的领域的研究。
“那些都是假新闻!”
“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你还要来参加会议?”
王浩思考一番以后,决定带上研究组的所有人,他还把所有人的名字报了上去,并向上级部门提出申请。
王浩的《宇宙膨胀论》对于宇宙微波辐射进行了另一个层面的解读,也就和乔治-斯穆特的研究发生了冲突。
相比来说,政客的话能相信吗?
“之前那些媒体说,王浩为了支持二号竞选人发布成果,根本就是纯粹的污蔑。”
其中还包括著名的宇宙学专家乔治-斯穆特。
“杰弗里是我的爷爷,我和他的关系最好。”海伦道,“那是三年前了,当时我就定下了
有些接受新理论的机构,都在不断的对原来的内容进行重新计算梳理,发表了一篇篇新颖的论文。
刘庆之就交代道,“我们是合作研究,不是听命令,不能弱了气势。”
“保罗竟然能够拿到诺贝尔奖,所以,证明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
他没有直白的说出来,在场其他人都听得明白。
他们就只是被交代工作,而不是参与研究、发表意见。
实验基地距离西海还是比较远的。
“如果我过去跟着王浩一起研究超导,肯定能研发出很多成果,研究升阶元素的超导机理……”
很多希望能研究反物质的科学家都感到很郁闷,他们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研究反物质的大项目,而项目开启的基础,就是以爆炸事故、复刻爆炸实验为研究的切入点。
“……”
另外,还包括几个单独领域的专家。
如果项目能够正式开启,能源部就是直属的上级部门,项目能获得如此多的支持,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希望在新型科技领域上占据优势,而不像是现在一直处在落后状态。
舆论,一锤定音。
威廉姆斯的水平非常高,他已经完全弄懂了论文内容。
能源部还为此召开了会议。
这句话说到了很多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