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十三次相亲77
最主要的还不在此。
就在几个礼拜前,这货和m君还有过这些年来的第一次短暂共事。
事情应该在那时就定下了。
当时,m君还奇怪,一直眼高于顶的人渣怎么突然和自己套近乎。
虽然是套近乎,这货在拉拢的热乎话里,还是夹杂了几句贬损,让人像吃苹果发现半截虫子,恶心在嘴口难开,一把苦楚很是心塞。
m君虽一事无成,但眼不花耳不聋,脑子里装的不是豆腐花,也不是浆糊,好人歹人还分得明白。
这人居然以某事为饵套路m君。
m君虽洞若观火,却碍于彼强我弱的形势,也不好当面点破漏洞百出的西洋镜,只能感叹龟速前行乖事多,如今“坷垃瓦块也成了精”。
就像前几天,他和另一个同事寒暄几句,得知同龄某人已是副教授,不禁吓了一跳,脱口而出:这么快?都是副教授了?
那同事不以为然的看着他,悠然冒出一句:不是她快,是你我太缓慢了。这个年纪还没有什么成绩,简直是浪费国家的米饭。
他心中一凛,摆手道:不开心的事,还是莫提了。照你这么说,咱们不成酒囊饭袋了?说多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啊。
那人黯然道:我已经睡不着觉很多年了。经常睁着眼看天花板看到天亮。
他叹口气道:睡不着就睡不着吧。那你就把失眠传染给我啊?这回我也睡不着了。
玩笑归玩笑,生活得继续,该睡还得睡。“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睡觉也是如此。
有科学家说,人要是连续十天不睡觉就会死。如此说来,那人言有不实之处。
多久不吃饭会死呢?
据说,不吃不喝七天就会死。这样看来,吃饭更重要一点。
不痛快归不痛快,要是不想提前自动离场,还得该吃吃,该睡睡。
当然,没谁把戏言当真理,就像没人会把励志导师的演讲稿当成圣经。
大多数人对励志故事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像是在听风。
风确实灌进了耳朵,可说得什么,就没人能记住了。
m君听过一些励志演讲。
那些不知来路的导师一个个都打扮的像是智慧老人的化身,锃明瓦亮的皮鞋上,甚至油光光的头发丝里,都能映射出睿智俩字。
他每次在现场听,都觉得热血沸腾,心里像是开了天眼一样透亮,可是只要离开演讲会场,就又会觉得那不过是廉价的心灵鸡汤,糊弄人的玩意。
不过,在这一大滩不知所谓的汤里,至少有一句话是有道理的:成功人士的成功宝典里绝对没有成功的秘诀。
这倒不是成功人士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故意隐瞒成功之道,而是成功本就没有模式可参考。
真实的成功不是透明的玻璃杯,是没法放在太阳地里,让人们拿着放大镜去吹毛求疵的。看来瞧去,总有人会发现一些瑕疵,最终感叹:不过如此!
那些成功宝典中所写的一切,都是包装之后的成功学,而非原汁原味的成功实践本身。
就好像登上各大电视台的东北二人转。与其本来面目相比,去掉了少儿不宜,除去了市侩粗鄙,删减了不雅动作,已是改头换面的新物种,就如同家养的贵宾犬和粗野的草原狼,虽都是犬科,但已经不是原来那东西了。
成功宝典里的案例与分析也大体如此,不过就是一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假货。
比如:里面不会写出来,某成功人士的第一桶金,实际上是从母亲所在大集团淘来的。
再比如:里面不会点明,某大作曲家虽五岁就会拉小提琴,但他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