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神色微愣,眯着眼睛瞥了一下刘浓,暗中亦知自己语重,若是谢珪不去,与礼法不合,遂笑道:“知秋,桓温性野无状,尚望莫怪,莫恼,快去!”
“咚!”
钟声再响,谢珪看向朱门,三响之内若再不往,族叔定知!只得无奈的朝着三人深深揖手,而后排众而出,直直迈向朱门。
守门甲士见其出示名牌,不敢怠慢,引其由另一侧高门而入。
高门之侧,有亭居于斜坡,掩于竹柳丛中,甚小,只得数步方园。从下往上视,见柳不见亭;若俯视逐下,则可将门前抱眼尽揽。
周义面色沉寒,指着人群中的美郎君,低声道:“先生,便是此子!”
“哦!”
刘璠背负双手,两眼虚眯,掠扫一眼斜下方,看亦未看周义,淡声道:“倒是个翩翩美郎君!汝且退下,至今而后,切莫再来见我!不然,便是吴兴周氏,又能如何?”心中却道:这刘浓,居然如此性沉,竟由得蚊蝇乱跳……
“是,先生!”
周义恭身而退,待行至远处,回首望向亭中,冷声道:“沛郡刘氏又若何,若非我周氏断得一支,岂会理你!可恨……”少倾,“呸”了一口,疾疾挥袖而下,混入人群中。
“咚!”
钟声九响,朱门大开,芸芸学子鱼贯而入。
这时,一辆华丽的牛车穿柳而出,背负初日疾疾驶来,临至朱门百步外,“嘎吱”一声,顿住。
“吁!!!”
辕上车夫身手矫健且力猛,将青牛的脖子拉得半转,稳稳的定住牛车,而后将帘一挑,笑道:“小郎君,到了!”
“稍待!”
帘中郎君身前有案,正提笔狂书,猛然一笔飞撩,竟“貅”的一声透音而出。而后,将笔往车壁上一挂,双掌互一撩拍,稍作打量,笑道:“不错,不错。”
辕上车夫看了一眼朱门,无奈道:“小郎君,该……”
“急甚!”
前帘尽挑,少年郎君踏出来,面如冠玉,眉若卧蚕,眼作星辉;身形颀长,昂昂近有七尺;头顶文冠,内着华而不丽白羽衫,外罩滴乌成墨青纱袍;徐徐斜眼打量朱门,缓缓裂嘴一笑。
跳下车,慢悠悠摇至门前。
甲士道:“郎君何人?怎地而今方至!时辰已过矣!”
“哦!”
闻言,少年郎君嘴角一歪,眉梢倏地一挑,两枚卧蚕浑似振翅欲飞,灵动极致;双手则一摊,回身笑道:“莫奈何,不让进!”说着,转身欲走。
车夫大急,上前三步,掏出怀中枚铭牌一晃。
甲士匆匆一瞥,皆惊!
“郎君,请进!”
“唉!”
少年郎君渭然长叹,瞅了瞅朱门白墙,摇头晃脑的踏入其中。
车夫见自家小郎君顺利得入,长长舒出一口气,抹去脑门细汗,心道:尚好,总算将小郎君送来矣!如此,我亦可安然回返,禀报……
与此同时,一间宽洁的雅室内,二十来名上等世家子弟分落四座。其间泾渭分明,隐然列作两派,一侧以谢、袁为首、一侧以王、萧为首,两方少年郎君互瞅彼此,却甚少交谈。
突地,有人踏进室中,环眼将四下一扫,眉头渐渐拧簇,匆匆行至一名王氏子弟身侧,低问:“逸少呢?”
“阿叔,不知……”
“唉!”
那人将袖猛地一挥,挽在身后,疾疾踏出。
“咚!咚!咚!”
钟声